找诗词>历史百科>历史典故>三十六策,走为上计

三十六策,走为上计

三十六策:也作三十六计,本是一部兵书之名,成书年代已经无从考察,主要是搜集古代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的一些要诀。全书分为六个大计,六个大计中每大计又分六小计,总共三十六计。故人名此书为《三十六计》。其最后一计名为“走为上”,是败战计中的一计,是指处于劣势时应躲避对方,也就有退却,退却不算失败,没有失败,就有成功的转机。于是后人就用“三十六计,走为上”这个最后一计的话,形容别无其它方法可行,只有一“走”了之。王敬则,晋陵南沙(今江苏镇江一带)人。初仕宋为员外郎,后事萧道成,及萧道成继位,封寻阳县公。明帝萧鸾继位后乱杀大臣,王敬则怕祸及自身,遂起兵反,后兵败被杀。王敬则反叛时,明帝已病危,朝廷震动。明帝次子萧宝卷正在他的宫内和大臣们商议如何防范,并派人上屋顶观察形势,看见征虏亭起火,以为是王敬则领兵杀到,便急忙穿好衣服,打算逃走。有人把这件事告诉了王敬则。王敬则说:“檀公三十六策,走是上计。你们父子早该走了。”檀公指的是檀道济。公元431年,率军伐魏,为先锋,所战多捷,粮尽不得已退兵,采用唱筹量沙之计,使魏兵不敢追击,全师而还。王敬则所言,就是指檀道济伐魏不利而主动退兵的事。这是一句双关语,意谓你们父子无能,早就应该下台了。

【出典】:

南齐书》卷26《王敬则传》487页:“是时上疾已笃。敬则仓卒东起,朝廷震惧。东昏侯(萧宝卷)在东宫,议欲叛,使人上屋望,见征虏亭失火,谓敬则至,急装欲走。有告敬则者,敬则曰:‘檀公三十六策,走是上计。汝父子唯应急走耳。’”

【例句】: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5回:“严贡生慌了,自心里想:‘这两件事都是实的,倘若审断起来,体面上须不好看。’‘三十六计,走是上计!’卷卷行李,一溜烟急走到省城去了。” 鲁迅《论“赴难”和“逃难”》:“自然,就是逃也不见得安稳……然则三十六计,固仍以‘走’为上计耳。”


【词语三十六策,走为上计】  成语:三十六策,走为上计汉语词典:三十六策,走为上计

猜你喜欢

  • 避贤路

    《晏子春秋.外篇上二十》载:晏子对曰:“臣愚,不能复活东阿,愿乞骸骨,避贤者之路。”后以“避贤路”谓避位让贤。《晋书.元帝纪》:“帝遣使谓敦(王敦)曰:‘公若不忘本朝,于此息兵,则天下尚可共安也。如其

  • 压良为贱

    掠买良人家的子女,作为奴隶和婢女。《资治通鉴.后晋齐王天福八年》:“自烈祖相吴,禁压良为贱。”兼语 强行买良家子女为奴婢。语本《唐律疏议·放部曲奴婢还压》:“诸放部曲为良,已给放书而压为贱者,徒二年。

  • 鸥鹭相得

    同“鸥鹭忘机”。唐元稹《酬窦校书二十韵》:“鸥鹭元相得,杯觞每共传。”见“鸥鹭忘机”。唐·元稹《酬窦校书二十韵》:“鸥鹭元相得,杯觞每共传。”

  • 骑鹤上扬

    同“骑鹤上扬州”。明周朝俊《红梅记.促归》:“你没有万贯缠腰,思量骑鹤上扬?”【词语骑鹤上扬】  成语:骑鹤上扬汉语大词典:骑鹤上扬

  • 门题凤字

    源见“吕安题凤”。称朋友来访。明无名氏《鸣凤记.邹林游学》:“家居清淡,谢英才不嫌素寒。门题凤字承留恋,且须养晦林泉。”

  • 羊胃羊头

    《后汉书.刘玄传》:“其所受官爵者,皆群小贾竖,或有膳夫庖人,多著绣面衣、锦袴、檐榆(chān yú,短衣,非正朝服)、诸于(妇女的外衣),骂詈道中。长安为之语曰:‘灶下养,中郎将。烂羊胃,骑都尉。烂

  • 狗烹

    源见“烹狗藏弓”。喻杀戮功臣。明康海《中山狼》三折:“险些儿早狗烹锜釜,做不得脱颖囊锥,尚兀是曳尾泥涂。”清赵翼《题明太祖陵》诗:“燕啄皇孙传岂误,狗烹诸将乱终消。”【词语狗烹】   汉语大词典:狗烹

  • 漏壁书

    宋.姜夔《续书谱》:“草书用笔,如折钗股,如屋漏痕,如锥画沙,如壁坼,此皆后人之论。……屋漏痕者,欲其横直匀而藏锋。”漏壁书,概似屋漏之痕,因以为名。其笔法横竖均匀而藏锋。后以“漏痕”、“壁坼”等皆用

  • 鹪鹩巢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

    鹪鹩:小鸟。偃鼠:即鼹鼠。 小鸟栖息在树上,所占不过一根树枝;鼹鼠饮河水,所需不过装满肚皮。 比喻欲望有限,极易满足。语出《庄子.逍遥游》:“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成玄英疏

  • 颜子贫

    源见“箪瓢陋巷”。称美贤士清贫。唐钱起《过张成侍御宅》诗:“从军谁谓仲宣乐,入室方知颜子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