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历史百科>历史典故>三教贵贱

三教贵贱

三教:佛教、道教、儒学。贵贱:高贵低贱。此典指孛术鲁翀以金、玉、五谷为喻,巧妙回答元文宗释、道、儒何为贵的问题。孛术鲁翀(1279-1338年),女真人,邓州顺阳(今河南邓县西北)人。初为县儒学教谕、路学正。因姚燧之荐,预修《世祖实录》。后升监察御史、中书省右司员外郎、廉访使、集贤直学士兼国子祭酒等官。一次,兼任经筵官的孛术鲁翀为皇帝进讲经学完毕,文宗(图帖睦尔)问道:“佛、道、儒三教,何者尊贵?”孛术鲁翀回答:“佛教如同黄金,道教如同白璧,儒学如同五谷。”文宗云:“如此说来,儒学是低贱的啦!”孛术鲁翀答复:“倘若世间没有黄金和白璧,并不碍事。儒学对人世来说,如同五谷,一日也不可缺少。”文宗听罢,非常高兴。

【出典】:

新元史》卷211《孛术鲁翀传》:“帝(文宗)问翀:‘三教何者为贵?’对曰:‘释如黄金,道如白璧,儒如五谷。’帝曰:‘然则儒贱耶?’对曰:‘黄金、白璧,无亦何妨。五谷可一日缺哉?’帝曰:‘善’。”

【例句】:

元末明初·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卷5《三教》:“孛术鲁翀子翚公在翰林时,进讲罢,上问曰:‘三教何者为贵?’对曰:‘释如黄金,道如白璧,儒如五谷。’上曰:‘若然,则儒贱耶。’对曰:‘黄金、白璧,无亦何妨。五谷于世其可一日缺哉!’上大悦。”


猜你喜欢

  • 支石

    同“支机石”。明陈汝元《金莲记.量移》:“知甚日菱花重照,知甚日支石还投。”【词语支石】   汉语大词典:支石

  • 虎头三绝

    同“长康三绝”。明阮大铖《燕子笺.约试》:“技占虎头三绝,名高骏骨千金。”清纳兰性德《病中过锡山》诗:“久爱虎头三绝誉,今来仍向画中看。”

  • 怀铅提椠

    晋.葛洪《西京杂记》卷三:“杨子云(雄)好事,常怀铅(石墨笔)提椠(qiàn,木简),从诸计吏(考察官吏的官员),访殊方绝域四方之语,以为裨补輶轩(轻车,此处指輶轩使者)所载,亦洪意也。”汉扬雄经带携

  • 秦塞重关

    源见“百二山河”。指秦地的要塞险关。唐骆宾王《上吏部侍郎帝京篇》诗:“秦塞重关一百二,汉家离宫三十六。”

  • 斯人也而有斯疾也

    这样的人得了这样的病。 表示对人感染某种疾病的惋惜之情。语出《论语.雍也》:“伯牛有疾,子问之,自牖执其手,曰:‘亡之,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南史.周兴嗣传》:“帝抚其手,嗟曰:‘斯人而有

  • 蒲邑三善

    孔子弟子子路治理蒲邑,孔子称赞他有三善:恭敬、忠信、明察。《孔子家语.辩政》:“子路治蒲三年,孔子过之。入其境曰:‘善哉由也,恭敬以信矣。’入其邑曰:‘善哉由也,忠信而宽矣。’至廷曰:‘善哉由也,明察

  • 志吐盗泉

    源见“不饮盗泉”。表示决心远离邪恶,保持清白节操。《旧唐书.赵隐王徽等传论》:“徽志吐盗泉,脱身虎口,功名不坠,君子多之。”

  • 挂一漏万

    省称“挂漏”,指所举不全,顾及到的少,遗漏的多。唐代韩愈《南山》诗:“团辞试提挈,挂一念万漏。”团辞:集辞。并列 挂住一个,漏掉一万个。形容列举很不完全,遗漏甚多。语出唐·韩愈《南山》诗:“团辞试提挈

  • 剑鼎

    源见“乘龙出鼎湖”。借指已故的帝王。明李东阳《中元陪祀山陵有述》诗:“天遗剑鼎神灵宅,地识河山表里形。”

  • 无儿邓攸

    源见“邓攸无子”。惋惜有德之人绝嗣。唐白居易《崔侍御以孩子三日示其所生诗见示因以二绝和之》之二:“弄璋诗句多才思,愁杀无儿老邓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