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历史百科>历史典故>三箭定天山

三箭定天山

形容箭法高超,作战勇敢,很容易就取得了胜利。后亦以此典赞誉武将功勋或平虏定边的雄心壮志。见唐薛仁贵事迹。亦称“天山三箭”。薛仁贵(614-683年),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唐初大将,农民出身,善骑射。唐太宗时应募从军征高丽,因功升右领军中郎将,后又率军战胜九姓突厥于天山。据史书记载,当时九姓部众十余万,以骁骑数十来挑战。薛仁贵三箭便射死三人,敌人为之胆怯,降唐。于是军中便流传起“将军三箭定天山,壮士长歌入汉关”的歌曲。高宗时薛仁贵曾任安东都护,咸亨元年(670年)率师攻吐蕃,兵败大非川,被贬职。

【出典】:

新唐书》卷111《薛仁贵传》4141页:“时九姓众十余万,令骁骑数十来挑战,仁贵发三矢,则杀三人,于是虏气慑,皆降。……军中歌曰:‘将军三箭定天山,壮士长歌入汉关。’”

【例句】:

唐·白居易《答箭镞》:“不然学仁贵,三矢平虏庭。” 宋·陆游《中夜闻大雷雨》:“已闻三箭定天山,何啻积甲齐熊耳。” 宋·辛弃疾《江神山·和陈仁和韵》:“却笑将军三羽箭,何日去,定天山?” 宋·乐雷发:“何人丸泥封函关?何人三箭定天山?” 元·张国宾《薛仁贵衣锦还乡》:“两边箱有文共武,都只道定天山箭有谁伏。” 清·丘逢甲《拟杜诗将五首》之三:“未许天山三箭定,空闻函谷一丸封。”


【典源】《新唐书·薛仁贵传》:“时九姓众十余万,令骁骑数十来挑战,仁贵发三矢,辄杀三人,于是虏气慑,皆降。仁贵虑为后患,悉坑之。转讨碛北余众,擒伪叶护兄弟三人以归。军中歌曰:‘将军三箭定天山,壮士长歌入汉关。’九姓遂衰。”《旧唐书·薛仁贵传》亦载。

【今译】唐代名将薛仁贵率军攻伐天山的九姓突厥,对方派几十名骑兵来挑战,薛仁贵连发三箭,射杀三人,于是虏众胆破,全部投降。薛又乘胜讨伐其他部众,天山遂定。军中为他歌唱道:“将军三箭定天山,壮士长歌入汉关。”

【释义】 后以此典称誉武将功勋,也形容平虏定边的雄才大略。

【典形】 定天山箭、歌三箭、弓挂天山、三发定边、三箭、三箭定天山、三箭天山、三矢平虏、三羽箭、天山三箭、一箭定天山、壮士入关歌、壮夫三箭、神箭定天山、三箭歌、天山箭、一射天山空、白衣三矢、天山挂弓、天山矢、天山弓。

【示例】

〔定天山箭〕 元·张国宾《薛仁贵衣锦还乡》:“两边厢有文共武,都只道定天山箭有谁伏。”

〔歌三箭〕 宋· 张元干《次友人书怀》:“将军末报歌三箭,乐府徒传舞两蛙。”

〔弓挂天山〕 宋·杨万里《跋丘宗卿侍郎见赠》:“手持汉节娖秋月,弓挂天山鸣积雪。”

〔三发定边〕 明·高启《观军装十咏·箭》:“三发定边归,箙中休满插。”

〔三箭〕 宋·苏轼《次韵王晋卿奉诏》:“天山自可三箭取,海国何劳一苇杭。”

〔三箭定天山〕 宋·陆游《中夜闻大雷雨》:“已闻三箭定天山,何啻积甲齐熊耳。”

〔三矢平虏〕 唐·白居易 《答箭镞》:“不然学仁贵,三矢平虏庭。”

〔三羽箭〕 宋·辛弃疾《江神子·和陈仁和韵》:“却笑将军三羽箭,何日去,定天山?”

〔天山三箭〕 清·丘逢甲《拟杜诗将五首》之三:“未许天山三箭定,空闻函谷一丸封。”

〔一箭定天山〕 唐·李益《塞下曲》:“莫遣只轮归海窟,仍留一箭定天山。”

〔壮士入关歌〕 宋·陆游《对酒作》:“未试神仙餐玉法,且赓壮士入关歌。”

〔壮夫三箭〕 宋·陈与义《和若拙弟得陪游》之二:“壮夫三箭功名手,儒士百篇藜苋肠。”


【词语三箭定天山】  成语:三箭定天山汉语词典:三箭定天山

猜你喜欢

  • 鲁酒薄

    源见“鲁酒薄而邯郸围”。泛指酒味淡。北周庾信《和张侍中述怀》:“操乐楚琴悲,忘忧鲁酒薄。”

  • 玉尺

    南朝 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术解》:“后有一田父耕于野,得周时玉尺,便是天下正尺。荀试以较己所治钟鼓金石丝竹,皆觉短一黍,于是服阮神识。”后因以“玉尺”借指选拔人才和评价诗文的标准。唐李白《上清宝鼎诗》

  • 案举齐眉

    源见“举案齐眉”。谓妻子敬爱丈夫。元 童童学士《新水令.念远》词:“案举齐眉,带绾同心,钗留结发。”【词语案举齐眉】  成语:案举齐眉

  • 见仁见智

    《易.系辞上》:“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知,同“智”。后以“见仁见智”谓对同一问题各有各的见解。朱自清《〈燕知草〉序》:“至于这种名士风是好是坏,合时宜不合时宜,要看你如何着眼;所谓见仁见

  • 甄女

    同“甄神”。明何景明《结肠赋》:“诵麻枲之微词兮,知甄女之托志。”【词语甄女】   汉语大词典:甄女

  • 蒋诩宅

    同“蒋生径”。清袁枚《过永州太守王蓬心留饮署中属题小像》诗:“蓬心先生旧相识,同看菜花蒋诩宅。”【词语蒋诩宅】   汉语大词典:蒋诩宅

  • 有桑八百

    《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初,亮自表后主曰:‘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至于臣在外任,别无调度,随身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

  • 待价藏珠

    源见“韫椟待价”。喻怀才待用。《群音类选.〈玉玦记.别妻求试〉》:“待价藏珠未可轻,一朝持献明庭。”其他 比喻具有真才实学,等待别人赏识重用。《群音类选·〈玉块记·别妻求试〉》:“~未可轻,一朝持献明

  • 海棠半醉

    同“海棠睡”。元白朴《东墙记》四折:“似海棠半醉春睡重,鲛绡上绿鬓拥。”

  • 羿毙十日

    同“羿射九日”。南朝 梁刘勰《文心雕龙.诸子》:“按《归藏》之经,大明迂怪,乃称羿毙十日,嫦娥奔月。”主谓 指羿射掉十个太阳的传说。《归藏》:“昔者羿善射,弹十日,果弊之。”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