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历史百科>历史典故>不忮不求,何用不臧

不忮不求,何用不臧

忮( ㄓˋ zhì ):嫉妒。求:贪求。臧:善,好。 不忌刻,不贪婪,为什么会不好?语出《诗.邶风.雄雉》:“不忮不求,何用不臧?”《论语.子罕》:“子曰:‘衣敝缊袍,与衣狐貉者立,而不耻者,其由也与?不忮不求,何用不臧?’子路终身诵之。”也单引〔不忮不求〕。晋.葛洪《抱朴子.接疏》:“明者举大略细,不忮不求,故能取威定功,成天平地。”唐.李邕《国清寺碑并序》:“邑宰李公名安之,不忮不求,有为有守。”宋.陈亮《祭石天民知军文》:“故天下之士有以自负而取名,自足而善谋,未若无挟而好修,淡然而不忮不求者也。”明.杨豫孙《西堂日记》:“其为善者,不忮不求,亦非本心也。”


猜你喜欢

  • 力透纸背

    唐.颜真卿《张长史十二意笔法意记》:“当其用锋,常欲使其透过纸背,此成功之极矣。”(见《颜鲁公文集》)颜真卿为唐代著名书法家。上面的引文,是他称赞唐“草圣”张旭书法笔力及造诣的话。后因以“力透纸背”形

  • 依庭玉树

    源见“谢庭兰玉”。比喻优秀子弟。明 王錂《春芜记.访友》:“姿貌天成,不数依庭玉树;文章日就,何惭掷地金声。”

  • 朝衣东市

    此典指晁错直言进谏被借口杀害。后以此典比喻直臣被害。晁(cháo巢)错(前200——前154年),颍川(今河南禹县)人。少时从张恢学申不害、商鞅之法家学说,通晓文献典故,任太常掌故。汉文帝时,奉命从故

  • 阿房

    同“阿房宫”。宋康与之《诉衷情令.长安怀古》词:“阿房废址汉荒丘,狐兔又群游。”【词语阿房】   汉语大词典:阿房

  • 小草出山

    源见“出山小草”。谓隐者出仕。宋陆游《初拜再领祠宫之命有感》诗:“小草出山初已误,断云含雨欲何施?”

  •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伊人:那个人。伊,指示代词。一方:犹言一边。方,旁。 我所思念的那个人,就在河的那一边。 形容对所怀念的人可望而不可即的怅惘之情。语出《诗.秦风.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 井络

    《文选》卷四晋.左太冲(思)《蜀都赋》:“岷山之精,上为井络。”晋.刘渊林注:“《河图括地象》曰:‘岷山之地,上为井络。’”井络,星宿名。精,灵气。井络星下临岷山之地,故使蜀地山川顿生灵气。后因用为咏

  • 钝如槌

    唐.房玄龄等撰《晋书.祖逖传》记祖逖的哥哥祖纳有一次对梅陶和钟雅说:“君汝颍之士,利如锥;我幽冀之士,钝如槌。持我钝槌,捶君利锥,皆当摧矣。”汝颍即汝水和颍水,在这里指南方;幽冀即幽州和冀州,在这里泛

  • 千斛米

    《晋书.陈寿传》:“丁仪、丁廙,有盛名於魏。陈寿谓其子曰:‘可觅千斛米,当为尊公作佳传。’子不与,竟不立传。”晋.陈寿写《三国志》时,曾向丁仪、丁廙之子提出索要千斛米,方为其父作传。丁氏不与,竟不为立

  • 绰有余裕

    从容舒缓;宽裕有余。绰、裕,都是宽缓的意思。《孟子.公孙丑下》:“吾闻之也:有官守者,不得其职则去;有言责者,不得其言则去。我无官守,我无言责也,则吾进退,岂不绰绰然有余裕哉!”朱熹集注:“官守,以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