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历史百科>历史典故>东涂西抹

东涂西抹

五代.王定保《唐摭言》卷三:“薛监(逢),晚年厄于宦途,尝策羸赴朝,值新进士榜下,缀行而出。时进士团所由辈数十人,见逢行李萧条,前导曰:‘回避新郎君!’逢冁(音chǎn,笑的样子)然,即遣一介语之曰:‘报道莫贫相!阿婆三五少年时,也曾东涂西抹来。’”

唐薛逢晚年失意,曾骑瘦马赴朝,值新进士列队而出,前导责薛逢让路,薛说当初我年少时,也曾“东涂西抹”来,言外之意是说胡乱写两篇文章,得一点功名,有什么了不起呢!此语本以妇女装饰为喻,后用为对自己写作的谦词。

宋.陆游《剑南诗稿》卷一《和陈鲁山十诗以孟夏草木长遶屋树扶疏为韵》诗之九:“窭儒可怜生,西抹复东涂。”


并列 本指妇女涂脂抹粉。后常用作提笔作文或书画的谦辞。胡山源《散花寺》:“只有~,才觉得适合,因为这是不必应付人的,可以藏拙,可以心境坦然,不用紧张。”也比喻做事无规划、无定准。梁启超《新民说》2节:“非尔者,虽则今日变一法,明日易一人,~,学步效颦,吾未见其能济也。”现还形容书法不好的人到处写字。△用于妇女化妆或书画方面的谦辞。也作“东抹西涂”。


【典源】 五代·王定保《唐摭言》卷三:“薛监 (逢) 晚年厄于宦途,尝策羸(lei) 赴朝,值新进士榜下,缀行而出。时进士团所由辈数十人,见逢行李萧条,前导曰:‘回避新郎君!’逢冁然,即遣一介语之曰:‘报道莫贫相! 阿婆三五少年时,也曾东涂西抹来。’”

【今译】 唐代薛逢在朝中任秘书监,晚年失意。他曾骑瘦马上朝,正值新进士鱼贯而出。前导的人见薛逢的随从很少,便喝斥说:“回避新进士!”薛逢不禁失笑,遣一仆人上前说:“不必如此高声大气的,老婆婆年少时也曾涂脂抹粉过呢。”意为自己年轻时也曾为进士。

【释义】 后以此典指少年得意的时光; 或用以谦称自己写诗著文。

【典形】 阿婆三五、东抹西涂、东涂西抹、老婆三五、三五阿婆、三五少年日、西抹东涂、谁知前进士。

【示例】

〔阿婆三五〕 宋·张孝祥《浣溪沙·再用韵》:“缓携纶旨凤池东,阿婆三五笑春风。”

〔东抹西涂〕 金·元好问《论诗》之十五:“世间东抹西涂手,枉著书生待鲁连。”

〔东涂西抹〕 金·元好问《自题写真》:“东涂西抹窃时名,一线微官误半生。”

〔老婆三五〕 宋·苏轼《南歌子》:“却愁弥勒下生迟,不见老婆三五少年时。”

〔三五阿婆〕 清·王夫之 《落花诨体》之十:“三五阿婆曾莽撞,八千泪眼尽寒穷。”

〔三五少年日〕 宋·黄庭坚《戏答王定国》:“非复三五少年日,把酒偿春颊生红。”

〔西抹东涂〕 宋·陆游《和陈鲁山》之九:“窭儒可怜生,西抹复东涂。”


【词语东涂西抹】  成语:东涂西抹汉语词典:东涂西抹

猜你喜欢

  • 雷化龙梭

    《晋书.陶侃传》载:陶侃年轻时在雷泽打鱼,打上一枚织布的梭子,回家将梭子挂在墙上。不一会儿,雷雨大作,梭子化龙而去。后遂以“雷化龙梭”喻贤才应时而起,飞黄腾达。宋李流谦《满庭芳.过黄州游雪堂次东坡韵》

  • 秋毫之末

    秋季时,兽类新长的细毛的尖端,喻极为微细的东西,《孟子.梁惠王上》:“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朱熹集注:“秋毫之末,毛至秋而末锐,小而难见也。”舆薪:一车柴草。偏正 秋天动物新换的绒毛的末端,

  • 葛几化虎

    《太平御览》卷710“几”引《会稽典录》:“葛仙翁凭白桐几学数十年,白日登仙,几化为白虎,三脚两头,往往人见之。”葛仙翁(或称葛仙公),为三国时葛玄,传说他隐居庐山,刻桐木几案三足。后白日登仙,他的桐

  • 吹毛求疵

    也作吹毛索疵,吹毛求瑕。比喻刻意挑剔毛病,寻找过错。韩非子认为,古代识大体的人,天地万物无所不知,胸怀象江河、山谷一样宽阔,一年四季,云驰风动,无不在其预料之中。他们不以小聪明来困惑自己,不以个人好恶

  • 钟仪楚音

    同“钟仪操乐”。宋苏轼《又次韵二守同访新居》:“风流贺监常吴语,憔悴钟仪独楚音。”

  • 东海冤

    同“东海孝妇”。宋陆游《闵雨》诗之二:“微风敢喜北窗卧,大旱恐非东海冤。”【词语东海冤】   汉语大词典:东海冤

  • 梦鱼与梦鸟

    《庄子.大宗师》:“且汝梦为鸟而历乎天,梦为鱼而没於渊。”庄子通过《大师宗》的篇章,表达了“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向往自由生活的理想。后常用梦鱼、梦鸟喻向往自由的思想。《西崑酬唱集》卷下《与客启明

  • 赦绝缨

    源见“绝缨”。谓宽厚待人。清钱谦益《次韵刘敬仲寒夜》之五:“怜才可但旌当辙,使过终须赦绝缨。”

  • 吞爻

    同“吴士吞爻”。清吴伟业《赠学易友人吴燕馀》诗:“吞爻梦逐虞生放,端策占成屈子穷。”【词语吞爻】   汉语大词典:吞爻

  • 漉巾

    同“漉酒陶巾”。明王世贞《雪中寄张职方庄》诗:“客自呼投辖,君能问漉巾。”【词语漉巾】   汉语大词典:漉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