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历史百科>历史典故>丧心病狂

丧心病狂

范如圭反对秦桧与金和议、媚事金使事。范如圭(1102-1160年)字伯达,宋建州建阳(今属福建)人。高宗建炎进士,任秘书省校书郎兼史馆校勘。当时,秦桧竭力主张与金议和。金使者来到南宋国都临安后,秦桧将其安排在秘书省居住。范如圭闻讯,竭力反对。找宰相赵鼎说:“秘书省是机密要地,怎能让仇敌在这里居住?”赵鼎便安排金使到使馆居住。金使到临安后,态度蛮横傲慢,引起朝内外的愤恨。范如圭与秘书省的十余人商议上奏朝廷。但是,奏疏写成初稿后,众人怕得罪秦桧又退了出来,只有范如圭单独写信,说秦桧信奉邪学,背弃先师,有丧权辱国之罪。信中又道:“你假如不是丧心病狂,怎么能会如此?你的所作所为,必然会使你遗臭万年!”后人常以此典形容丧失理智、残忍狠毒,象发疯一般的行为。

【出典】:

宋史》卷381《范如圭传》11729-11730页:“秦桧力建和议,金使来,无所于馆,将虚秘书省以处之。如圭急见宰相赵鼎曰:‘秘府,谟(rnó模,计划;计谋)训所藏,可使仇敌居之乎?’鼎竦然为改馆。既而金使至,悖傲,议多不可从,中外愤郁。如圭与同省十余人合议,并疏争之。既具草,骇剧引却者众。如圭独以书责桧以曲学倍师、忘仇辱国之罪,且曰:‘公不丧心病狂,奈何为此,必遗臭万世矣!’桧怒。草奏与史官六人上之。”

【例句】:

宋·张来《柯山集·三二·本治论下》:“譬如病狂丧心之人,越行妄作而不顾,是果何益哉!” 章炳麟《满洲总督侵谷赈款状》:“吾国官吏虽不肖,何至丧心病狂若是?” 鲁迅《花边文学·汉字和拉丁化》:“为汉字而牺牲我们,还是为我们而牺牲汉字呢?这是只要还没有丧心病狂的人,都能够马上回答的。”


并列 心,理智。丧失理智,言行荒谬残酷到极点,像发疯一样。《宋史·范如圭传》:“如圭独以书责桧以曲学倍师,忘仇辱国之罪,且曰:‘公不~,奈何为此?必遗臭万世矣。’”李英儒《野火春风斗古城》:这种背叛祖国出卖祖宗~的‘勇气’,是历史上任何朝代的乱臣贼子都没干过的。”△贬义。用于绝灭人性的人。→丧尽天良病狂丧心 丧天害理 ↔一片冰心。 也作“病狂丧失”。


解释丧失理智,昏乱失常。形容言行荒谬可恶至极。

出处宋史·范如圭传》:“公不丧心病狂,奈何为此?必遗臭万世矣!”

范如圭,南宋时期建州(今福建)建阳人。年少的时候跟随舅舅胡安国学习《春秋》。后来考中进士,步入仕途。范如圭刚刚到达官任时,当地的长官将要处决犯人,范如圭指出了其中的错误,但长官认为已经签署的文件不能改变。范如圭神色严肃地说:“你怎么能因为害怕改换一个字而轻视几个人的生命呢?”这位长官在范如圭的开导下猛然醒悟,听从了他的意见。从此以后,官府里的大小事情都要征求范如圭的意见。

当时秦桧在朝廷上极力主张与金和议,对金妥协。金国的使臣来宋国,没有地方住,秦桧就要搬空朝廷的秘书省让他们住。范如圭立即面见宰相赵鼎说:“秘书省是收藏皇上诏谕的地方,可以让仇敌住在哪里吗?”赵鼎内心羞愧,只好改换了客馆。后来金国使臣非常狂慢,所提的建议很多都不能依从,朝廷内外人人都觉得愤恨郁闷。范如圭和十几个同事共同商议,准备联合上疏争论这事,写成草稿后,同事们大多又都害怕而退出。范如圭于是独自写信责备秦桧歪曲学理、背叛老师、忘却仇敌侮辱国家的罪过,而且还说:“你如果不是丧失理智,昏乱失常,怎么会做这样的事情?你一定会遗臭万年!”秦桧非常恼怒。最终范如圭还是坚持起草了奏章,会同六位正直的史官向皇帝上疏,赢得了大家的尊敬。

近义丧尽天良

例句

日军丧心病狂地屠杀了成千上万无辜的百姓。


【词语丧心病狂】  成语:丧心病狂汉语词典:丧心病狂

猜你喜欢

  • 玉钤

    汉刘向《列仙传.吕尚》:“二百年而告亡,有难而不葬。后子及葬之,无尸,唯有《玉钤》六篇在棺中云。”后因以“玉钤”指兵略、武事。唐中宗《即位敕文》:“振玉钤而殪封豕,授金钺而斩长鲸。”宋欧阳修《圣俞会饮

  • 曲水觞

    同“曲水流觞”。清魏源《岱麓诸谷诗.岱谷陪尾山源》:“人间曲水觞,竟忘仙鬼宅。”【词语曲水觞】   汉语大词典:曲水觞

  • 鸡骨支床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王戎、和峤同时遭大丧,俱以孝称。王鸡骨支床,和哭泣备礼。武帝谓刘仲雄曰:‘卿数省王、和,不闻和哀苦过礼,使人忧之。’仲雄曰:‘和峤虽备礼,神气不损,王戎虽不备礼而哀毁

  • 潘岳花

    同“潘令栽花”。宋王禹偁《赠浚仪朱学士》诗:“潘岳花阴覆杏坛,门生参谒绛纱宽。”【词语潘岳花】   汉语大词典:潘岳花

  •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旧指按照孔孟之道,修养自身品性,管好家庭,治理好所在地区(原指诸侯国),最后使全中国安定太平。语出《礼记.大学》:“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后多引作〔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元.苏

  • 劝善规过

    鼓励为善,规劝改过。清.刘开《问说》:“‘朋友之交,至于劝善规过足矣。”见“劝善惩恶”。[例]法制文学不能只停留在~的层面上,应该具有更深的文化内涵。【词语劝善规过】  成语:劝善规过汉语大词典:劝善

  • 口有同嗜

    见“口之于味,有同嗜焉”。《五杂俎·人部三》:“~,常语也。”【词语口有同嗜】  成语:口有同嗜汉语大词典:口有同嗜

  • 弃甲则那

    甲:古代战士用皮革或金属制成的护身衣。那( ㄋㄨㄛˊ nuó ):奈何二字的合音。 丢了皮甲又怎么哪! 意谓打了败仗没有什么了不起。语出《左传.宣公二年》:“宋城,华元为植,巡功。城者讴曰:‘睅

  • 三字为掾

    同“三语作掾”。清蒲松龄《拟上因暑热太甚清理刑狱释放罪人群臣谢表》:“三字为掾,辄以于氏之门庭自励;一行作吏,常以义纵之毛鸷为忧。”

  • 二顷田

    源见“苏秦六印”。指赖以谋生的田地。后多用以为归隐之词。北周庾信《拟咏怀》之二:“洛阳 苏季子,连横遂不连。既无六国印,翻思二顷田。”元 萨都剌《上赵凉国公》诗:“笑辞天上九鼎贵,来种江东二顷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