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历史百科>历史典故>乌合之众

乌合之众

比喻军队纪律松散,象群鸦一样的聚合,不堪一击。耿弇(3-58年)字伯昭,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县东南)人。父耿况,王莽末为上谷郡(治所在今河北怀来县)守。时绿林入关,更始称帝。耿况因遣耿弇赍贡献,归顺更始政权。行至中途,恰值王郎诈称汉成帝子刘子舆。随从耿弇的两个属吏私下商议,刘子舆是汉室正统,何必远求归顺更始政权。耿弇手扶宝剑说道:“刘子舆只是已疲惫不堪的流寇而已。”属吏不听他的劝告,私自脱逃,投降了王郎,而耿弇则投奔了当时属于更始麾下的刘秀。他以上谷之兵配合刘秀攻灭了王郎的乌合之众。刘秀遂以其父耿况为大将军。刘秀即位后,拜弇为建威大将军。

【出典】:

后汉书》卷19卷704页《耿弇传》:“及王莽败,更始立,……(耿)况自以莽之所置,怀不自安。时弇年二十一,乃辞况奉奏诣更始,因赍贡献,以求自固之宜。及至宋子,会王郎诈称成帝子子舆,起兵邯郸。弇从吏孙仓、卫包于道共谋曰:‘刘子舆成帝正统,舍此不归,远行安之?’弇按剑曰:‘子舆弊贼,卒为降虏耳。我至长安,与国家陈渔阳、上谷兵马之用,还出太原、代郡,反覆数十日,归发突骑以辚乌合之众,如摧枯折腐耳。观公等不识去就,族灭不久也’。仓、包不从,遂亡降王郎。”

【例句】:

唐·马总《〈意林〉〈管子〉》:“乌合之众,初虽有欢,后必相吐,虽善不亲也。”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43回:“曹操收袁诏蚁聚之兵,劫刘表乌合之众,虽数百万不足惧也。”


偏正 像乌鸦那样暂时聚合的一群。比喻临时凑合起来,没有组织没有纪律的一群人。语出《管子》(《意林》引):“乌合之众,初虽有欢,后必相吐,虽善不亲也。”《后汉书·耿弇传》:“归发突骑以辚~,如摧枯折腐耳。”△贬义。多用于比喻临时凑集,毫无组织纪律的一群人方面。→瓦合之卒乌合之师 一盘散沙 ↔百万雄师。 也作“乌合之卒”、“乌集之众”。


【词语乌合之众】  成语:乌合之众汉语词典:乌合之众

猜你喜欢

  • 秦世客

    源见“桃花源”。指秦时避乱移居桃源之人。借指遁世隐居之人。唐戴叔伦《桂阳北岭偶过野人所居聊书即事呈王永州邕李道州圻》诗:“乍疑秦世客,渐识楚人言。不记逃乡里,居然长子孙。”

  • 扇席

    同“扇席温枕”。北周 滕王逌《〈庾信集〉序》:“烝烝色养,勤同扇席。”【词语扇席】   汉语大词典:扇席

  • 不德将鹿

    《左传.文公十七年》:郑子家为书与晋之赵宣子曰:“小国之事大国也,德则其人也,不德则其鹿也,铤而走险,急何能择。”晋.杜预注:“以德加己,则以人道相事。”“言急则欲荫茠于楚,如鹿赴险。”春秋时,晋灵公

  • 桃叶渡江词

    源见“桃叶桃根”。借指爱情之歌。唐孙登《上巳泛舟得迟字》诗:“《竹枝》游女曲,《桃叶》渡江词。”

  • 驷马莫追

    同“驷马难追”。《禅真逸史》二八回:“常泰道:‘大丈夫一言既出,驷马莫追,岂有变更!’”见“驷马难追”。《禅真逸史》28回:“大丈夫一言既出,~,岂有变更!”【词语驷马莫追】  成语:驷马莫追汉语大词

  • 肱股

    同“股肱”。元高文秀《襄阳会》一折:“想当日汉祖开基,五年登基,无虞日,端拱垂衣,则他那肱股能经济。”【词语肱股】   汉语大词典:肱股

  • 杞妇哀

    源见“杞妇崩城”。指戍卒之妇为丈夫不归而悲痛。唐皮日休《卒妻怨》诗:“处处鲁人髽,家家杞妇哀。”

  • 碎衣陈禾

    《宋史.陈禾传》:“陈禾字秀实,明州鄞县人。举元符三年进士。……擢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时童贯权益张,与黄经臣胥用事,御史中丞卢航表里为奸,搢绅侧目。禾曰:‘此国家安危之本也。吾位言责,此而不言,

  • 独酌谣

    南朝.陈沈炯《独酌谣》:“独酌谣,独酌独长谣。智者不我顾,愚夫余未要。不愚或不智,谁当余见招。所以成独酌,一酌倾一瓢。……”南朝陈.沈炯在《独酌谣》中表述了他自饮自叹悲伤颓废的心情。后遂用为文士自伤之

  • 四时仕宦

    比喻升官十分迅速。出自唐傅游艺的事迹,傅游艺,卫州汲(今河南汲县)人。载初元年(689年)为合宫主簿,左肃政台御史,除左补阙。后上书诡称符瑞,劝武后当皇帝。为此受到武后赏识,升为给事中,三个月后又升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