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历史百科>历史典故>伯道无儿

伯道无儿

借指人没有孩子。邓攸(?-326年),字伯道,平阳襄陵(今山西南部襄汾县一带)人。七岁丧父,不久母亲、祖母相继亡故,和弟弟相依为命。后被镇军贾混提拔,官至河东太守。晋怀帝司马炽永嘉末年,被石勒俘虏,任命为参军,并给以车马。后邓攸趁石勒率众渡河之机,砍坏车子,以马、牛驮着家人逃跑,路上遇到强盗,牛、马被抢,只好步行。邓攸用担子挑着侄子和儿子,料想在如此困境中两个孩子不可能都保全下来,对妻子说:“我弟弟死得早,只有这一个儿子,按理不应该让弟弟绝后,只能把我们的孩子丢掉了。如果我们有幸生存下来,以后还会有儿子的。”妻子哭着答应了。可是儿子早上被扔掉,晚上又追了上来。第二天出发时,邓伯道把儿子拴在树上,领着侄儿离去。后来,由于种种原因,伯道终于没能有儿子。当时人们很钦佩他的义气,又同情他没有后代,都说:“老天不懂道理,使邓伯道无子。”后人也用“伯道无儿”表示德高望重之人没有后代。

【出典】:

晋书》卷90《邓攸传》2340页:“攸弃子之后,……卒以无嗣。时人义而哀之,为之语曰:‘天道无知,使邓伯道无儿’。”

【例句】:

唐·韩愈《游西林寺题萧二兄郎中旧堂》:“中郎有女能传业,伯道无儿可保家。” 明·曾邱瑞《运壁记·挥麈驱车》:“若乃伯道无儿,亦自天数。”


主谓 晋邓攸字伯道,携子侄逃难,不能两全,乃牺牲其子,携侄以行,以其弟早死仅此侄儿。后邓攸终无子。旧时喻无子者,亦称“伯道之忧”。《晋书·邓攸传》:“石勒过泗水,攸乃斫坏车,以牛马负妻子而逃。又遇贼掠其牛马,步走,担其儿及其弟子绥,度不能两全。乃谓其妻曰:‘吾弟早亡,唯有一息,理不可绝,止应自弃我儿耳! 幸而得存,我后当有子。’妻泣而从之。乃弃之。攸素有德行,卒以无嗣,时人义而哀之,为之语曰:‘天道无知,使邓~。’”唐·韩愈《游西林寺题萧二兄郎中旧堂》:“中郎有女能传业,~可保家。”△多用于道德方面。


【词语伯道无儿】  成语:伯道无儿汉语词典:伯道无儿

猜你喜欢

  • 楚练

    《左传.襄公三年》:“楚子重伐吴……使邓廖帅组甲三百、被练三千。”孔颖达疏引贾逵曰:“被练,帛也。以帛缀甲,步卒服之。”又引马融曰:“被练,以练为甲里,帛指所服。”原指楚国步兵所穿的练袍,后泛指征衣。

  • 陶家柳

    晋.陶渊明《五柳先生传》:“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晋陶潜字渊明,以“不为五斗米折腰”,辞去彭泽县令。后刘裕建宋,渊明耻不复仕,隐居故里,号为“五柳先生”。后因用为

  • 一部鸣蛙

    源见“两部鼓吹”。指蛙鸣声。用以表现悠闲自乐之情。宋黄庭坚《次韵黄斌老晚游池亭》之二:“万竿苦竹旌旗卷,一部鸣蛙鼓吹秋。”

  •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蒹葭( ㄐㄧㄢ ㄐㄧㄚ jiān jiā ):芦苇。苍苍:草盛的样子。 芦苇苍苍一片,白露凝结成霜。 形容深秋早晨的水边景象。语出《诗.秦风.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 北辕适楚

    《申鉴.杂言下》:“先民有言:适楚而北辕者,曰:‘吾马良,用多,御善。’此三者益侈,其去楚亦远矣。”先民:古时的贤人。适楚:到南方的楚国去。北辕:驾着马车往北行。御善:赶马车的人善于驾车。去:离。后以

  • 塞翁得失

    同“塞翁失马”。郁达夫《己未出都口占》诗:“塞翁得失原难定,贫士生涯总可怜。”

  • 冯唐白首屈郎署

    同“冯唐半世只为郎”。汉荀悦《汉纪.文帝纪下》:“以孝文之明也,本朝之治,百寮之贤,而贾谊见逐,张释之十年不见省用,冯唐白首屈于郎署,岂不惜哉!”

  • 高山流水

    原为乐曲名,后喻知音难遇,或喻乐曲高妙。俞伯牙善于弹琴,而钟子期很会听琴。俞伯牙用琴曲抒发攀登高山。钟子期便说,好啊!象泰山一样巍峨。俞伯牙用琴曲表现流水,钟子期便说,好啊!多么浩浩荡荡的江河啊!总之

  • 我眠君且归

    同“我醉欲眠”。宋辛弃疾《祝英台近.与客饮瓢泉》词:“我眠君且归休,维摩方丈,待天女、散花时问。”

  • 居安资深

    《孟子.离娄下》:“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自得之,则居之安;居之安,则资之深;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原。故君子欲其自得之也。”朱熹集注:“自得于己,则所以处之者安固而不摇,处之安固,则所藉者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