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元规尘

元规尘

同“庾公尘”。唐李白《送岑征君归鸣皋山》诗:“蹈海宁受赏,还山非问津。西来一摇扇,共拂元规尘。”


【典源】 《艺文类聚》卷六引晋·郭澄之《郭子》 曰:“庾公名位渐重,足倾王公。时庾亮在石头,王公在城,忽风起扬尘,王公以扇拂之曰:‘元规尘污人。’”《世说新语·轻诋》亦载。《晋书· 王导传》:“于是庾亮以望重地逼,出镇于外。南蛮校尉陶称间说亮当举兵内向,或劝导密为之防。……时亮虽居外镇,而执朝廷之权,既据上流,拥强兵,趣向者多归之。导内不能平,常遇西风尘起,举扇自蔽,徐曰:‘元规尘污人。’”

【今译】 晋代庾亮字元规,名高权重,虽然居外镇守,但实际上左右朝政,拥有重兵。有人向王导密告说庾亮将举兵内向,劝王导防备。当时庾亮所居在长江上流,王导遇西风刮起尘土,就厌恶地用扇子遮蔽说:“元规尘污人。”

【释义】 后以此典形容权臣显贵的熏人气焰; 也借指恶浊的世俗风气。

【典形】尘污人、风尘休障、举扇毋我污、举扇西风、扇举遮王导、团扇隔元规、王导扇、西风扇、一箑西风、拥扇西风、庾尘、庾公尘、庾亮尘、元规尘、吹尘扇难障、羽扇障西尘、尘满西风扇、尘埃污西风、西风不胜尘、无扇障尘、元规拥上流、扇尘轻障、西风尘土、遮扇尘、庾令尘。

【示例】

〔尘污人〕 宋·辛弃疾《贺新郎·严和之好古》:“已被尧知方洗耳,毕竟尘污人了。”

〔风尘休障〕 清·赵俞《王导》:“臣族早知三窟就,风尘休障庾元规。”

〔举扇毋我污〕 宋·陈师道《次韵苏公劝酒与诗》:“自念每累人,举扇毋我污。”

〔举扇西风〕 宋·苏轼《次旧韵赠清凉长老》:“过滩入洛地多尘,举扇西风欲污人。”

〔扇举遮王导〕 唐·李商隐《今月二日不自量度》:“扇举遮王导,樽开见孔融。”

〔团扇隔元规〕 宋·钱惟演《休沐端居有怀希圣》:“更赋新诗答灵运,不将团扇隔元规。”

〔王导扇〕 清·程先贞 《还山春事》:“短袖独挥王导扇,长竿唯晒阮咸裈。”

〔西风扇〕 宋·苏轼《次前韵送程六》:“未应便障西风扇,只恐先移北山檄。”

〔一箑西风〕 宋·王弈《酹江月·和辛稼轩》:“一箑西风休掩面, 白浪黄尘眯目。”

〔拥扇西风〕 宋·苏轼《次韵李公择寄子瞻》:“青蒲一下复东来,拥扇西风满面埃。”

〔庾尘〕金·冯璧《和希颜》:“虎守天门未易通,庾尘无扇障西风。”

〔庾公尘〕宋·苏轼《次韵韶守狄大夫》之二:“东海莫怀疏受意,西风幸免庾公尘。”

〔庾亮尘〕 清·沈钦圻《重阳后二日》:“有朋共洒新亭泪,无扇能遮庾亮尘。”

〔元规尘〕 唐·李白《送岑征君旧鸣皋山》:“西来一摇扇,共拂元规尘。”


【词语元规尘】   汉语词典:元规尘

猜你喜欢

  • 坠茵落溷

    《南史.范缜传》:“(竟陵王)子良问曰:‘君不信因果,何得富贵贫贱?’缜答曰:‘人生如树花同发,随风而堕,自有拂帘幌坠于茵席之上;自有关篱墙,落于粪溷之中;坠茵席者,殿下是也;落粪溷者,下官是也。’”

  • 并州儿葛

    源见“山公醉酒”。山简的随从葛彊。后泛指随从。宋刘辰翁《金缕曲.送五峰归九江》词:“似举鞍、回头,笑问并州儿葛。”

  • 温克

    《诗.小雅.小宛》:“人之齐圣,饮酒温克。”郑玄笺:“中正通知之人,饮酒虽醉,犹能温藉自持以胜。”后以“温克”谓温和恭敬。温,通“蕴”。唐高彦休《唐阙史.丁约剑解》:“有侄曰子威,年及弱冠,聪明温克。

  • 锦帆天子

    《开河记》:“龙舟既成,泛江沿淮而下,至大梁,又别加修饰,砌以七宝金玉之类,于是取吴越民间女年十五六岁者五百人,谓之殿脚女,至于龙舟御楫,即每船用彩缆十条,每条用殿脚女十人,嫩羊十口,令殿脚女与羊相间

  • 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使老年人安逸,使朋友信任,使年轻人怀念我。 这是孔子自言其志。语出《论语.公冶长》:“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宋.魏了翁《邵氏击壤集序》:“老者安之,朋友信

  • 渐入佳境

    佳境:美好的境界。比喻事情逐渐转好,或比喻兴趣越来越浓。顾恺之(事迹见前“布帆无恙”条)多才多艺,尤以绘画为精。相传顾恺之喜欢邻居家的女儿,求之不得,便在墙上画其肖像,用针扎在画像的心口,那姑娘便患了

  • 龟尾曳涂

    源见“曳尾泥涂”。比喻处境艰险。唐白居易《昆明春》诗:“往年因旱池枯渴,龟尾曳涂鱼煦沫。”

  • 燕赵女

    《文选》卷二十九《古诗十九首》其十二:“燕赵多佳人,美者颜如玉。”唐.李善注:“燕、赵,二国名也。”古时候燕赵地区多出美女,故古诗有“燕赵多佳人”的吟咏。后用为咏美女之典。唐.曹邺《四望楼》:“无限燕

  • 西江润涸辙

    源见“涸辙之鲋”。喻指扶危济困,救人急难。严复《侯生行》之一:“有似西江润涸辙,发棠荒岁周寒饥。”

  • 赍汩

    《列子.皇帝》:“与赍俱入,与汩偕出。”张湛注:“赍、汩者,水回入涌出之貌。”本指水中旋涡。后引申谓泯灭,埋没。宋苏舜钦《上范公参政书》:“若蹉跌失时,则赍汩前志,则抱恨万世,为来者所笑戮,无复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