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凤鸣朝阳

凤鸣朝阳

《诗.大雅.卷阿》载:“凤凰鸣矣,于彼高岗;梧桐生矣,于彼朝阳”。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赏誉》:“张华见褚陶,语陆平原曰:‘君兄弟龙跃云津,顾彦先凤鸣朝阳,谓东南之宝已尽,不意复见褚生。’”西晋大臣张华初见江南名流褚陶,十分赏识,对陆机说:“你们兄弟俩如龙腾虎跃,顾荣象凤鸣朝阳,见到你们本以为江南再无人才,没料到今日又见到褚生。”后比喻高才得遇明时。

清朝徐世昌《清儒学案》卷一〇〇:“〔王念孙〕首劾大学士和珅。疏语援据经义,天下比之凤鸣朝阳。”也作“朝阳鸣凤”、“鸣凤朝阳”。

新唐书.韩瑗传》:“韩瑗字伯玉,京兆三原人……瑗少负节行。博学,晓吏事。贞观中,以兵部侍郎袭爵。永徽三年,迁黄门侍郎。俄同中书门下三品,监修国史。进侍中,兼太子宾客……(韩瑗直言敢谏,因受到许敬宗、李义府等人的攻击诬陷,忧愤成疾,死在振州刺史任上,年五十四岁)自瑗与褚遂良相继死,内外以言为讳将二十年。帝(武则天皇帝)造奉天宫,御史李善感始上疏极言,时人喜之,谓为凤鸣朝阳。”

唐朝时候,自褚遂良、韩瑗死后,内外忌讳,不敢谏正朝廷之事,前后将近二十年。后武则天兴建奉天宫,才有一个叫李善感的御史官上书谏事。当时的人对此非常赞美,称之为“凤鸣朝阳”。后因用为赞誉直臣敢谏的典故。

幼学琼林》卷一“文臣”:“李善感直言不讳,竞称鸣凤朝阳(当作“凤鸣朝阳”);汉张纲弹劾无私,直斥豺狼当道。”


主谓 ①比喻贤才以明世。语本《诗经·大雅·卷阿》:“凤皇鸣矣,于彼高冈,梧桐生矣,于彼朝阳。”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赏誉》:“张华见褚陶,陆平原曰:‘君兄弟龙跃云津,顾颜先~。谓东南之宾已尽,不意复见褚生。’”△褒义。多用于高才得到施展的机会。②忠臣直谏,如鸣凤于朝阳。《唐书·李善感传》:“自褚遂良等死后,群臣无敢谏者,李善感当因事一谏,人以为~。”△褒义。多用于敢于说话方面。也作“鸣凤朝阳”。


【词语凤鸣朝阳】  成语:凤鸣朝阳汉语词典:凤鸣朝阳

猜你喜欢

  • 熊罴兆

    源见“非熊兆”。指明主将得贤臣的预兆。唐元稹《奉和权相公诗十四韵》:“去速熊罴兆,来驰虎豹夫。”【词语熊罴兆】   汉语大词典:熊罴兆

  • 木雁两不居

    同“木雁之间”。宋黄庭坚《赠无咎八音歌》诗:“木雁两不居,相期无待游。”

  • 犊鼻

    源见“未能免俗”。借指贫困寒酸。唐李颀《别梁锽》诗:“庭中犊鼻昔常挂,怀里琅玕今在无?”宋刘辰翁《水调歌头.和彭明叔七夕》词:“吾服空虚久矣,子有满堂锦绣,犊鼻若为酬?”【词语犊鼻】   汉语大词典:

  • 顶上巢

    《观音玄义记》卷三载:相传“尚阇梨得第四禅出入息断,鸟谓为木,于髻生卵,定起欲行,恐鸟母不来,即更入禅,鸟飞方起,是禅满相”。后因以“顶上巢”为佛教坐禅入定的典故。唐陆龟蒙《赠老僧》诗之二:“旧曾闻说

  •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金吾不禁:金吾,汉置官名。掌管京城戒备,禁人夜行。惟正月十五夜及其前后各一日,金吾开放夜禁,准许人们彻夜游乐。玉漏:玉制的计时器。 正月十五夜晚,金吾开放夜禁,任人彻夜游乐,时间哪,你就过慢点别催人

  • 不忍过西州

    同“羊昙泪”。唐刘禹锡《途次敷水驿》诗:“今来重垂泪,不忍过西州。”

  • 国家昏乱有忠臣

    国家陷于混乱,才有所谓忠臣。 表示只有在危难之中才能显示人的忠贞之节。语出《老子》一八章:“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隋书.诚节传.论》:“须陁、善会有温序之风.子翊、松贇蹈解扬之烈。国家

  • 云集景附

    同“云集景从”。汪东《正明夷〈法国革命史论〉》:“中国若革命必行蜂起之策,一省倡议,各方响应,云集景附,势必强大于法。”见“云合景从”。汪东《正明夷〈法国革命史论〉》:“中国若革命必行蜂起之策,一省倡

  • 束箭不折

    《魏书.吐谷浑传》:“阿豺兼并羌氏,地方数千里,号为强国。……会暴病,临死召诸子弟告之曰:‘先公车骑(指树洛干,阿豺的兄长,自号车骑将军,死后,其弟阿豺被立为国君)舍其子虔以大业属吾,吾岂敢忘先公之举

  • 归去吟

    参见:赋归去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