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见“出谷迁乔”。指同时登第的人。唐李商隐《喜舍弟羲叟及第上礼部魏公》诗:“朝满迁莺侣,门多吐凤才。”
意谓文章是流传千古的不朽事业。语出唐.杜甫《偶题》:“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程云《半边天群星灿烂》:“‘文章千古事’。俗文学如果俗到庸俗的地步,社会、大众、历史都会对它作出应有的判决。”(《长江日
同“顺济王”。宋秦观《祭洞庭湖神文》:“敬以钱马香酒茶果之奠,望洞庭、青草湖境上,敬祭于岳州境内洞庭 昭灵王、青草 安流王、渊德侯、顺济侯、忠洁侯、孝烈灵妃、孝感侯之神。”【词语顺济侯】 汉语大词
源见“封姨”。又《北堂书钞》卷一四四引《太公金匮》:“风伯名姨。”因以指风。宋刘克庄《送雷宜叔右司追录》诗:“东皇太乙方行令,寄语风姨且霁威。”元张可久《水仙子.春晚》曲:“日高初睡起,扫残红怨煞风姨
同“逢杨意”。唐杜淹《召拜御史大夫赠袁天纲》诗:“既逢杨得意,非复久闲居。”
穅:同“糠”,谷皮。秕:瘪谷,即中空不饱满的谷粒。喻微末无用的人或物。《晋书.孙绰传》:“绰性通率,好讥调。尝与习凿齿共行,绰在前,顾谓凿齿曰:‘沙之汰之,瓦石在后。’凿齿曰:‘簸之飏之,糠秕在前。”
见“门无杂宾”。《宋书·袁粲传》:“素寡往来,~。”【词语门无杂客】 成语:门无杂客汉语大词典:门无杂客
茅草屋顶不加修剪,柞木椽( ㄔㄨㄢˋ chuàn 船)子不加刮削。传说上古尧作天子时的住房就是这样简朴。《韩非子.五蠹》:“尧之王天下也,茅茨不剪,采椽不斫。”【词语茅茨不剪,采椽不斫】 成语:
唐白居易《〈上阳白发人〉序》:“天宝五载已后,杨贵妃专宠,后宫人无复进幸矣。六宫有美色者,辄置别所。上阳其一也,贞元中尚存焉。”后因以“上阳宫女心”喻长期遭受冷落的哀怨。宋刘辰翁《绮寮怨.青山和前韵忆
《南史.刘穆之传》:“邕(穆之孙)性嗜食疮痂,以为味似鳆鱼。尝诣孟灵休,灵休先患灸疮,痂落在床,邕取食之。灵休大惊,痂未落者,悉褫(剥下)取饴(音sì,通饲,给人吃)邕。邕去,灵休与何勖书曰:‘刘邕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