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十行俱下

十行俱下

也作“十行并下”、“一目十行”。形容读书速度极快。梁简文帝萧纲(503-551年)字世缵。南兰陵(今江苏武进西北)人。南朝梁皇帝,庙号太宗,梁武帝第三子。后为叛将侯景所杀。萧纲年幼时聪明敏慧过人,6岁能作文章。武帝曾不相信,特意御前面试,果然辞采甚美,并非虚传,因而叹道:“此子吾家之东阿(东阿,指陈思王曹植。植7岁能诗)。”及长,器宇宽弘,须眉如画,喜怒不形于色,顾盼则目光照人,读书能一目十行,过目成诵,篇章辞赋,挥笔立就,十几岁就能独立处理各种事务。

【出典】:

梁书》卷4《简文帝本纪》109页:“太宗幼而敏睿(ruì锐,明智、智慧),识悟过人,六岁便属文,高祖惊其早就,弗之信也,乃于御前面试,辞采甚美。高祖叹曰:‘此子,吾家之东阿。’既长,器宇宽弘,未尝见愠(yùn运,含怒、怨恨。)喜。方颊(jiá夹,面颊、脸的两侧。)丰下,须鬓如画,眄睐(lài赉,顾盼、旁视。)则目光烛人。读书十行俱下。九流百氏,经目必记;篇章辞赋,操笔立成。博综儒书,善言玄理。自年十一,便能亲庶务,历试蕃政,所在有称。”又《梁书》卷8《昭明太子传》(166页):“太子美姿貌,善举止。读书数行并下,过目皆忆。每游宴祖道(古时为出行者祭祀路神,并饮宴送行叫“祖道”),赋诗至十数韵。或命作剧韵赋之,皆属思便成,无所点易。”

【例句】:

唐·李百药《北齐书·河南王瑜传》:“读书敏速,十行俱下,复棋不失一道。” 宋·刘克庄《杂记》诗:“五更三点待漏,一目十行读书。” 明·冯梦龙《古今小说·闹阴司司马貌断狱》:“资性聪明,一目十行俱下。” 清·曹雪芹《红楼梦》23回:“你说你会过目成诵,难道我就不能一目十行了?”


主谓 形容读书敏捷。《南史·梁简文帝纪》:“帝幼而聪睿,六岁便能属文,读书~。”※行,不读作xíng。△褒义。多用于形容阅读速度快。→过目成诵五行并下 七行俱下 ↔寻行数墨 才竭智疲


【词语十行俱下】  成语:十行俱下汉语词典:十行俱下

猜你喜欢

  • 鲁连归海上

    同“鲁连辞赏”。唐杨巨源《赠张将军》诗:“知爱鲁连归海上,肯令王翦在频阳。”

  • 玄武喋血

    《新唐书.太宗纪》:“九年六月,太宗以兵入玄武门,杀太子建成及齐王元吉。高祖大惊,乃以太宗为皇太子。”唐太宗李世民,因协助唐高祖起兵于太原,破宋金刚、王世充、窦建德等,功益高,高祖屡许以为太子。太子建

  • 之罘朱雁

    之罘(fú福):即芝罘,山名,在今山东烟台。太始三年(前94年)二月,汉武帝在游历东海登之罘山的行程中,捕获了一只朱红色的大雁,视之为祥瑞之物,当时写了一首《朱雁之歌》。后以此典咏帝王出巡或颂太平盛世

  • 鲁东家

    源见“东家丘”。指孔子。宋黄庭坚《柳闳展如苏子瞻甥也其才德甚美有意于学故以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八字作诗赠之》:“圣学鲁东家,恭惟同出自。”宋刘宰《赠江西吴定夫》诗:“君师鲁东家,二说当舍旃。”

  • 金丸

    源见“韩嫣金丸”。金制的弹丸。喻指富贵子弟挥金如土。也指黄色丸状物。唐骆宾王《畴昔篇》:“且知无玉馔,谁肯逐金丸?”宋陆游《检旧诗偶见》诗:“正驰玉勒冲红雨,又挟金丸伺翠衣。”明高启《东丘兰若见枇杷》

  • 一灯传立雪

    源见“慧可忍寒”。谓传佛法与精诚求法的信徒。清黄遵宪《锡兰岛卧佛》诗:“十年勤面壁,一灯传立雪。”

  • 入不敷出

    敷(fū夫):够;足。此典是边宝泉提出清光绪年间的财政收入不够支出。边宝泉(?-1898年),字润民,镶红旗汉军人。同治二年(1863年)进士。同治十一年(1872年)任浙江道监察御史,上奏弹驳李鸿章

  • 伤弓断雁

    同“伤弓之鸟”。清赵执信《贺新郎.寄松风老人》词:“解道能文真不幸,我亦伤弓断雁。”

  • 怨天尤人

    怨恨命运,责怪别人,埋怨一切。孔子说,没人能了解我呀!子贡问他,这是为什么呢?孔子答道,不怨恨天,不责备人,学习一些平常的知识,却透彻了解很高的道理。知道我的,只有老天吧!【出典】:《论语·宪问》:“

  • 牛迹

    《淮南子.汜论训》:“夫牛蹄之涔,不能生鳣鲔。”东汉.高诱注:“涔,雨水也,满牛蹄迹中,言其小也。”牛迹,牛蹄印迹。牛蹄印迹中只能储存极少量的雨水,故若养鱼是不可能的。唐.李群玉《规公业在净名得甚深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