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呼万唤始出来
再三的呼唤才肯出来。 表示不轻易露面。语出唐.白居易《琵琶行》:“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柳琴《毛主席与溥仪合影照片今何在》(《光明日报》1993年7月13日):“吕厚民希望这张照片能‘千呼万唤始出来’,拂去历史的灰尘,展示给大众。”
再三的呼唤才肯出来。 表示不轻易露面。语出唐.白居易《琵琶行》:“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柳琴《毛主席与溥仪合影照片今何在》(《光明日报》1993年7月13日):“吕厚民希望这张照片能‘千呼万唤始出来’,拂去历史的灰尘,展示给大众。”
源见“阮囊羞涩”。指羞于贫困。清尤侗《除夕再哭亡妇》诗之四:“可怜索米长安客,羞涩空囊乏纸钱。”
源见“苜蓿盘”。谓甘于过清贫生活。明姚士粦《见只编》卷中:“海盐 翁学训 严之,寿昌人。为人严正,而接士宽厚,官贫斋冷,苜蓿自甘,未尝与寒生计束修已上。”
源见“岐山鸣凤”。指皇朝运兴的瑞应。《隋书.许善心传》:“丹乌流火,白雉从凤。栖阿德劭,鸣岐祚隆。”【词语鸣岐】 汉语大词典:鸣岐
同“抉目吴门”。《旧唐书.太宗纪下》:“君臣之际,遭遇斯难,以至抉目剖心,虫流筋擢,良由遭值之异也。”【词语抉目】 汉语大词典:抉目
《维摩诘经.不可思议品》:“若菩萨住是解脱者,以须弥之高广内芥子中,无所增减,须弥山王本相如故。”后以“须弥芥子”为广狭、大小等相容自在、融通无碍的典故。宋辛弃疾《水调歌头.题永丰杨少游提点一枝堂》词
同“趾高气扬”。明沈德符《野获编.谐谑》:“若初进者足高气扬,凌轹前辈。”见“趾高气扬”。《东周列国志》24回:“宰孔视桓公~,似有矜高之色,乃应曰:‘君以为可,谁敢曰不可!’”【词语足高气扬】 成
同“钧天广乐”。宋柳永《透碧霄》词:“太平时,朝野多欢,遍锦街香陌,钧天歌吹,阆苑神仙。”
借指才士。唐钱起《送河南陆少府》诗: “云间陆生美且奇,银章朱绶映金羁。” 参见:○云间陆士龙
宋代欧阳修谓作文最宜于构思的三种场所。欧阳修《归田录》卷二:“余因谓希深曰:‘余平生所作文章,多在三上:乃马上、枕上、厕上也。盖惟此,尤可以属思尔。’”【词语三上】 汉语大词典:三上
《诗.召南.甘棠》:“蔽芾(fèi)甘棠,勿翦勿伐,召伯所茇(bá)。蔽芾甘棠,勿翦勿败,召伯所憩。蔽芾甘棠,勿翦勿拜,召伯所说。”孔颖达疏:“谓武王之时,召公为西伯行政于南土,决讼于小棠之下,其教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