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半途而废

半途而废

亦作“中道而废”、“中途而废”,指中途停止,做事没有恒心,有始无终。孔子说,作为一个君子,我是遵照儒家学说来决定行动的,中途停止下来,我是不会的。

【出典】:

礼记·中庸》:“君子遵道而行,半涂而废,吾弗能已矣。”

【例句】:

论语·雍也》:“子曰:力不足者,中道而废。” 北齐·魏收《魏书·元英传》:“(英表曰)实愿朝廷开远略,少复赐宽,假以日月,无使为山之功,中途而废。”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二十三回:“(姜)维曰:‘臣已得祁山之寨,正欲收功,不期半途而废,此必中邓艾之计矣。’”


偏正 走到半路就停止了。比喻事情中途废止。语出《礼记·中庸》:“君子遵道而行,半途而废,吾弗能已矣。”西门丁《玉佛谜》:“萧穆道:‘头儿,这人即使以一敌二胜算还是很高的,他为何~。’”△描写做事不能坚持到底。→中道而废 中道而止前功尽弃 ↔持之以恒 坚持不懈 锲而不舍 昼夜不舍。也作“半途之废”、“半涂而罢”、“半涂而废”。


解释半路上终止。比喻做事情有始无终。

出处礼记·中庸》:“君子遵道而行,半途而废,吾弗能已矣。”

中庸》是《礼记》中的重要篇目,又与《大学》《论语》《孟子》并称为“四书”,主要叙述中庸之道。中庸之道是儒家的政治、哲学思想,主张待人处事不偏不倚,既不过分也无不及。《中庸》中记录和整理了孔子的言论,其中有一段讲到,孔子说:“世上有些人避世隐居,行为怪异,虽然后代有人称赞他们,但是我不愿去做这样的事。有些君子遵循中庸之道行事,但往往半路上终止,我是不会中途停止的。有些君子遵循中庸之道行事,即使隐没在世间而不为人们所了解,也决不后悔,这只有圣人才能做到。”

近义有始无终

反义有始有终

例句

做事情不能半途而废,而应善始善终。


【词语半途而废】  成语:半途而废汉语词典:半途而废

猜你喜欢

  • 扬州骑鹤

    源见“骑鹤上扬州”。比喻升官发财和成仙的得意之事。宋唐庚《寓精道斋有感怀家山》诗:“扬州骑鹤非无意,上蔡牵黄信此穷。幸有林泉未归去,欲将清兴问征鸿!”【词语扬州骑鹤】   汉语大词典:扬州骑鹤

  • 栽桃李

    源见“树桃李”。喻指栽培门生或荐举人才。唐杨巨源《上刘侍中》诗:“海内栽桃李,天涯荷稻粱。”

  • 周郎见顾

    源见“周郎顾”。指精通音律的人指正错误。唐 刘耕《和主司王起》诗:“惭和周郎应见顾,感知大造竟无穷。”

  • 蝇粪点玉

    苍蝇的粪能够玷污美玉,比喻奸佞害善。宋陆佃《埤雅》:“青蝇粪尤能败物,虽玉犹不免,所谓蝇粪点玉是也。”主谓 点,玷污。比喻完美的事物遭到玷污或正直的人遭到谗人的诽谤诬蔑。语本唐·陈子昂《宴胡楚真禁所》

  • 庭前玉树

    同“庭阶兰玉”。明袁宏道《答蹇督抚》:“庭前玉树,宁借蕊于凡条;池上凤毛,偶学飞于野鹜。”

  • 问羊

    源见“叱石为羊”。喻寻访兄弟、友人。宋苏轼《和子由送将官梁左藏仲通》:“问羊他日到金华,应许相将游阆苑。”

  • 取而代之

    指项羽看见秦始皇巡游时之排场很大,威风凛凛。便说:那个皇帝可以由我来取代替。后以此典表示夺取别人的权力、地位,取而代之;今泛指以一事物代替另一事物。始皇帝三十七年(前210年)秦始皇巡游会稽(guì

  • 订久要

    《论语.宪问》:“久要不忘生平之言。”邢昺疏:“言与人少时有旧约,虽年长贵达,不忘其言。”后以“订久要”指订立历时久远要约的旧友。明凌濛初《北红拂》二出:“一笑相逢订久要,待往侯门问俊髦。”清王源《复

  • 不毛之地

    不生长五谷草木的地方,形容土地的贫瘠荒僻。《公羊传.宣公十二年》:“锡之不毛之地。”也简作“不毛”。《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偏正 原指种不了五谷的地方。后泛指不长植物贫瘠

  • 与浑不协

    《晋书.王浚传》:“初,诏书使浚下建平,受杜预节度,至秣陵,受王浑节度。”“及浚将至秣陵,王浑遣信要令暂过论事,浚举帆直指,报曰:‘风利,不得泊也。’王浑久破(孙)皓中军,斩张悌等,顿兵不敢进。而浚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