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学于文
文:指文献。 广泛地学习文献。 孔子教人学习之语。语出《论语.颜渊》:“子曰:‘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清.顾炎武《与友人论学书》:“博学于文,行己有耻,自一身以至天下国家皆学之事也。”清.魏禧《答施愚山侍读书》:“所谓练识者,博学于文,而知理之要;练于物务,识时之所宜。”
文:指文献。 广泛地学习文献。 孔子教人学习之语。语出《论语.颜渊》:“子曰:‘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清.顾炎武《与友人论学书》:“博学于文,行己有耻,自一身以至天下国家皆学之事也。”清.魏禧《答施愚山侍读书》:“所谓练识者,博学于文,而知理之要;练于物务,识时之所宜。”
源见“五噫歌”。指《五噫歌》,表达对最高统治者奢侈的愤慨和对人民劬劳的同情。伯鸾,梁鸿字。唐储光羲《贻刘高士别》诗:“元淑命不达,伯鸾吟可叹。”
源见“圣主垂衣”。谓无为而治。宋曹勋《水龙吟.会庆节》词:“出震乘乾,保氏立政,垂衣裳治。”
同“歌骊驹”。清查慎行《钱幼鲲将游江右》诗:“西江吾旧到,为尔唱《骊驹》。”
源见“馀音绕梁”。形容音乐之声高亢回旋,经久不息。晋陆机《演连珠》之十:“绕梁之音,实萦弦所思。”明梅鼎祚《玉合记.怀春》:“绕梁雅足清歌,长袖由来善舞。”【词语绕梁】 汉语大词典:绕梁
举出眼前的事实,说明有深远意义的道理。《孟子.尽心下》:“言近而指远者,善言也。”指:同“旨”,旨义,含意。并列 措词浅显,含意却很深远。语本《孟子·尽心下》:“孟子曰:‘言近而指远者,善言也。’”元
色荒:迷乱于女色。禽荒:迷乱于猎取鸟兽。 对内迷恋女色,对外乐于狩猎。 古时形容昏乱的国君。语出《书.五子之歌》:“训有之,内作色荒,外作禽荒,甘酒嗜音,峻宇雕墙,有一于此,未或不亡。”《金瓶梅》
织绵:五彩丝织品。比喻妙辞佳句。窦滔之妻苏氏,名蕙,字若阑,始平(今陕西省兴平东南)人,善写文章。窦滔在苻坚时为秦州刺史,远离家乡,苏蕙非常想念他,作了一篇回文写在织锦上,并配以图画,赠给远方的窦滔。
同“吴市吹箫”。唐虞世南《结客少年场行》:“吹箫入吴市,击筑游燕肆。”瞿秋白《乱弹.世纪末的悲哀》:“即使不幸谪出了象牙塔和水晶宫,也还会吹箫吴市,做个风雅乞丐。”述补 吴市,吴都的街市。在街头乞讨或
同“七碗茶”。元马致远《陈抟高卧》四折:“泛一瓯瑞雪香,生两腋松风响,润不得七碗枯肠,辜负一醉无忧老杜康,谁信你卢仝健忘?”【词语七碗】 汉语大词典:七碗
源见“弄璋弄瓦”。谓生女孩。元方回《五月旦抵旧隐》诗:“长男近弄瓦,累重讵足贺?”【词语弄瓦】 汉语大词典:弄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