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厝薪于火

厝薪于火

又作“厝火积薪”。厝(cuò错):同“措”,放置。薪:柴草。指将柴草加在火上。尚善(1621-1678年),满族,靖定贝勒(清代爵位,满语,源于女真语“勃极”,汉意为“大官”、“高官”,爵位在亲王、郡王下,位三等)费扬武之子。清顺治元年(1644年),他封辅国公(满洲宗室封爵第八等),从多铎南击李自成,平河南,下江南。顺治十五年(1658年),从多尼征云南。康熙十二年(1673年),吴三桂反,尚善被授予安远靖寇大将军(清宗室封爵之一,出征军统帅,加上安远靖寇美称),进攻岳州(今湖南岳阳市),当时尚善写信给吴三桂说:你以亡了明朝国家而余留下来的生命,乞求救兵于清朝,帮助你消灭了农民军,洗雪了明朝国耻,又报复了父亲吴襄被李自成杀死之仇恨。皇帝加恩礼待,封给爵位为平西王,所得富贵荣华到如今已三十多年了。而你晚年所走的路,却是自取颠覆灭亡,我为你所做的事茫然不解。你今天借口重新恢复明朝江山,那末以前清兵进入山海关,没有听说你请求奉立明朝的后代;当全国大致平定,还为我清朝献计扫清以后隐患,剪除消灭明代朱姓宗族,哪里是为你的故旧主人明朝报效忠心呢?你打算为子孙创立大的事业,在清皇女公主、驸马(吴三桂子配偶公主,招为清驸马)进入云南时,你为什么不发生叛乱呢?到你派儿子到北京入侍清朝皇帝,于是又兴兵叛乱,以致自己的儿子被杀戮,这可说是父亲的慈爱吗?若说是为了光宗耀祖,那你吴三桂投降清朝时,祖先都承受封赏加恩。如今你叛乱,连祖坟也被挖掘,尸骨抛在荒野,你这可算是敬孝吗?你既然已成为清朝的降臣,而你一身从事侍奉明、清两个朝廷,而没有一贯地忠心于一朝,你这可称是正义吗?你有四大罪恶,还想一逞邪志较量武力,还想收拾人心,这是你把自己放在柴草上,而在下面点火。这又如燕子结窝于活动的帘子布幕上,还说自己的巢穴很巩固一样,这都是很危险的。清朝宽宏大量,如果你投降悔罪,应该允许你改过自新。吴三桂没有回信。

【出典】:

清史稿》卷215《诸王传一·费扬武传附尚善传》8956、8957页:“尚善至军,移书三桂曰:‘王以亡国余生,乞师我朝,殄歼贼寇,雪国耻,复父仇,蒙恩眷礼,列爵分藩(分封为藩王),富贵荣宠,迄今三十余年矣;而晚节末路,自取颠覆,窃为王不解也。王今藉口兴复明室,曩(nǎng馕,以前)者大兵入关,不闻请立明裔;天下大定,犹为我计除后患,翦灭明宗,安在其为故主效忠哉?将为子孙创大业,则公主、额驸(满语,汉译为“驸马”,是清对满洲皇室女儿公主的丈夫称号)入滇之时,何不即萌反侧?至遣子入侍,乃复称兵,以陷子于戮,可谓慈乎?若谓光耀前人,则王之投诚也,祖考皆膺封锡,今则坟茔毁弃,骸骨遗于道路,可谓孝乎?为人臣仆,身事两朝,而未尝忠于一主,可谓义乎?躬蹈四罪,而犹逞志角力,谬欲收拾人心,是厝薪于火而云安,结巢于幕而云固也。圣朝宽大,如输诚悔罪,应许自新,……’”

【例句】:

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85回:“既同处厝火积薪之会,当愈励挥戈返日之忠。”


见“厝火积薪”。《清史稿·诸王一》:“躬蹈四罪,而犹逞志角力,谬欲收拾人心,是~而云安,结巢于幕而云固也。”


【词语厝薪于火】  成语:厝薪于火汉语词典:厝薪于火

猜你喜欢

  • 金莲烛

    同“金莲花炬”。宋苏轼《和王晋卿》:“岂老眼,却对金莲烛。”《宋史.苏轼传》:“轼尝锁宿禁中,召入对便殿……已而命坐赐茶,彻御前金莲烛送归院。”【词语金莲烛】   汉语大词典:金莲烛

  • 以毒攻毒

    原指以有毒的药物来治疗毒疮等病。元代陶宗仪《辍耕录.骨咄犀》:“骨咄犀,蛇角也,其性至毒,而能解毒,盖以毒攻毒也。”比喻以恶毒的手段来对付恶毒的手段。偏正 用含有毒性的药物治疗毒疮等疾病,比喻利用一种

  • 云路鹏程

    源见“鲲鹏展翅”。喻远大的前程。元王实甫《西厢记》一本一折:“投至得云路鹏程九万里,先受了雪窗萤火二十年。”

  • 怀砖之俗

    喻风俗轻薄,人情势利,翻脸无情。北魏杨衒之《洛阳伽蓝记》卷二:“太傅李延实者,庄帝舅也。永安年中除青州刺史。临去,奉辞,庄帝谓实曰:‘怀砖之俗,世号难治,舅宜好用心,副朝廷所委。’……时黄门侍郎杨宽在

  • 邻人吹笛

    源见“山阳笛”。指凄婉的笛声。表示感旧伤怀、追念故友的感情。宋刘克庄《念奴娇》词:“畴昔停桡追欢处,忍听邻人吹笛。”

  • 推诚布公

    又作“开诚布公”。推诚:推出诚心。布:发布;布置。公:公正。指推出诚心、布置措施公正。 伊桑阿(1637-1703年),姓伊尔根觉罗,名伊桑阿,满洲正黄旗人。顺治九年(1652年)进士授礼部主事(以文

  • 泣林

    同“泣笋”。元柯九思《赵孝子歌》:“君不见泣林冬㔉笋,卧冰寒得鱼。”

  • 绛侯之系

    源见“牍背千金”。指蒙冤系狱,难以剖白。宋周必大《岳飞叙复元官制》:“坐急绛侯之系,莫然内史之灰。”

  • 中郎有女

    《后汉书.列女传.董祀妻》:“陈留董祀妻者,同郡蔡邕之女也,名琰,字文姬。博学有才辩,又妙于音律。……时且寒,赐以头巾履袜。操因问曰:‘闻夫人家先多坟籍,犹能忆识之不?’文姬曰:‘昔亡父赐书四千许卷,

  • 三十六计

    源见“三十六策,走为上策”。极言计策之多。清黄遵宪《悲平壤》诗:“三十六计莫如走,人马奔腾相践蹂。”马南邨《燕山夜话.三十六计》:“古人所谓三十六计,原来并没有详细的内容,只是借太阴六六之数,表示阴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