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发聋振聩

发聋振聩

又作“振聋启聩”,“振聋发聩。”发:启发。 聋:耳朵听不见声音。振:振动。聩(kuì愧):天生耳聋。 指声音大得使聋子和天生耳聋者都能听见,用以比喻惊人之言论能唤醒麻木的人。 黄爵滋(1793-1853年),字树斋,宜黄(今江西宜黄县)人。清道光三年(1823年)进士,授编修,迁御史。道光十年(1830年),他与林则徐、龚自珍、魏源等结宣南诗社,讲求经世之学。道光十五年(1835年),他任鸿胪寺卿(掌蕃客朝会吉凶吊祭事)。道光十八年(1838年),黄爵滋向宣宗道光帝上奏严禁鸦片烟的条陈,痛述鸦片毒害,提出禁烟、戒烟的具体办法和措施。并希望皇帝用像打雷的威力,令人触目惊心地震动起来,虽然长期沉溺于吸鸦片烟的人,也足以唤醒他的糊涂和麻木。

【出典】:

清史稿》卷378《黄爵滋传》11588页:“况我皇上雷霆之威,赫然震怒,虽愚顽沉溺之久,自足以发聋振聩。”

【例句】:

严复《救亡决论》:“今者,我欲与之为微词,则恐不足发聋而振聩;吾欲大声疾呼,又恐骇俗而惊人。” 李六如《六十年的变迁》6章:“创办一个《民心日报》,想在舆论方面,多做些振聋启聩的工作。” 郭沫若《洪波曲》3:“老教育家斩截地对我这样说,声音是这么刚健,像乡里老百姓说话的那样,而又那么的振聋发聩。”


并列 聩,耳聋。发出很大的响声,使耳聋的人也能听见。比喻用言论文章唤醒头脑糊涂、是非不明的人。清·严复《救亡决论》:“今者,吾欲与之为微词,则恐不足发聋而振聩;吾欲大声疾呼,又恐骇俗而惊人。”△多用于教育人的方面。→当头棒喝。也作“发蒙振滞”、“发矇振聩”、“昭聋发聩”、“振聋发聩”、“震聋发聩”。


【词语发聋振聩】  成语:发聋振聩汉语词典:发聋振聩

猜你喜欢

  • 广陵涛

    参见:观涛【词语广陵涛】   汉语大词典:广陵涛

  • 不列三后

    《后汉书.杨赐传》:“拜赐尚书令。数日出为廷尉,赐自以代非法家,言曰:‘三后成功,惟殷于民,皋陶不与焉,盖吝之也。’”唐.李贤注:“《尚书》曰:‘伯夷降典,折人惟刑,禹平水土,主名山川,稷降播种,农殖

  • 鸡骨支床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王戎、和峤同时遭大丧,俱以孝称。王鸡骨支床,和哭泣备礼。武帝谓刘仲雄曰:‘卿数省王、和,不闻和哀苦过礼,使人忧之。’仲雄曰:‘和峤虽备礼,神气不损,王戎虽不备礼而哀毁

  • 蒲姿衰

    同“蒲柳姿”。清孙枝蔚《送王子倾归新城》诗:“倘念蒲姿衰,幸无鱼书吝。”

  • 白首一节

    《后汉书.吴良传》:“窃见臣府西曹掾齐国吴良,资质敦固,公方廉恪,躬俭安贫,白首一节。”谓年已衰老而志节仍和过去一样,没有改变。主谓 年虽老而志节不衰。《后汉书·吴良传》:“(吴良)资质敦固,公方廉恪

  • 黄香扇枕

    源见“温席扇枕”。颂扬孝子侍亲。鲁迅《朝花夕拾.二十四孝图》:“其中自然也有勉力仿效的,如‘子路负米’,‘黄香扇枕’之类。”【典源】 《东观汉记·黄香》:“黄香,字文强,江夏安陆人。父况为郡五官掾。…

  • 长庚入梦

    同“长庚梦”。宋谢逸《西江月.代人上许守生日》词:“长庚入梦晓窗明,淡月微云耿耿。”【词语长庚入梦】   汉语大词典:长庚入梦

  • 金尽裘敝

    源见“季子貂敝”。形容贫困失意。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续录五》:“甚或金尽裘敝,耻还乡里,萍飘蓬转,不通音问者,亦往往有之。”清王韬《海陬冶游附录》卷下:“狭邪之游,以欢嬉始者,必以怨恨终,金尽裘

  • 视草

    《汉书.淮南王传》:“(武帝)每为报书及赐,常召司马相如等视草乃遣。”《旧唐书.职官志》“翰林院”条:“玄宗即位,张说等召入禁中,谓之翰林待诏。……或诏从中出,虽宸翰所挥,亦资其检讨,谓之视草。”古时

  • 射斗光芒

    源见“丰城剑气”。形容剑刃锋利,光芒直射。明徐渭《剑》词:“欧冶良工,风胡巧手,铸成射斗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