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吞纸

吞纸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义阳朱詹(南朝梁人),世居江陵,后出阳都,好学,家贫无资,累日不爨,乃时吞纸以充腹。寒无毡被,抱犬而卧。犬亦饥虚,起行盗食,呼之不至,哀声动邻,犹不废业,卒成学士,官至镇南录事参军,为孝元所礼(注:孝元,当指梁元帝萧绎)。”

南朝梁朱詹家贫,竟至吞纸充饥,抱犬取暖而卧,苦学不辍,终至成名。后因用为咏贫困自强之典。

清.李晖吉、徐灒《龙文鞭影二集》下卷:“卖诗万顷,吞纸朱詹。”


猜你喜欢

  • 五柳先生

    源见“陶潜柳”。指陶潜。宋杨万里《张功父请祠甚力得之简以长句》诗:“老夫老矣不归去,五柳先生应笑汝。”亦泛指志趣高尚的隐士。唐雍陶《和孙明府怀旧山》:“五柳先生本在此,偶然为客落人间。”【词语五柳先生

  • 易子析骸

    源见“析骸以爨”。谓交换孩子而食,拆尸骨以炊。形容战乱或灾荒期间断粮乏食的极端困境或惨状。汉应劭《风俗通.五伯》:“易子析骸,厥祸亦巨。”唐赵元一《奉天录》卷二:“如或固守穷城,不识天命,必使覆巢破卵

  • 分荆

    源见“田家荆合”。喻指兄弟离析不睦。清张大复《梅花草堂集.分关》:“故不如分荆荆枯、存荆荆茂,然后知修让之道也。”【词语分荆】   汉语大词典:分荆

  • 口惠而实不至

    口头上允许给人家好处而并不兑现。孔子认为,口头上允许给别人好处而并不兑现,怨恨、灾难就必然会落在他的头上。所以作为君子,与其口头上答应帮助别人,还不如不答应。【出典】:《礼记·表记》:“子曰:‘口惠而

  • 铁板高歌

    源见“铁板铜琶”。指豪放的诗歌。清 叶申芗《满庭芳.自题词存》词:“铁板高歌,红牙低按,佳话分擅词场。”

  • 辍舂哀

    《史记.商君列传》:“五羖大夫死,秦国男女流涕,童子不歌谣,舂者不相杵。此五羖(gǔ黑色公羊)大夫之德也。”五羖大夫是楚人百里奚,由于他在秦国执政时,大得民心,故他死之后,秦人痛哭,儿童不唱歌,舂谷时

  • 索米王门

    同“索米长安”。唐李贺《勉爱行二首送小季之庐山》之二:“辞家三载今如此,索米王门一事无。”

  • 酆城剑

    同“丰城龙剑”。酆,同“丰”。唐元稹《景申秋》诗之八:“鲛绽酆城剑,虫凋鬼火书。”【词语酆城剑】   汉语大词典:酆城剑

  • 浮梗

    同“泛梗”。闽徐夤《别》诗:“酒尽歌终问后期,泛萍浮梗不胜悲。”【词语浮梗】   汉语大词典:浮梗

  • 扫凡马

    唐杜甫《丹青引》诗:“须臾九重真龙出,一洗万古凡马空。”后因以“扫凡马”称人诗文警绝。宋张表臣《珊瑚钩诗话》卷二:“如今人称文字警绝,谓之‘扫凡马’,取杜甫‘一扫(洗)万古凡马空’也。”述宾 形容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