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噤若寒蝉

噤若寒蝉

噤,闭口不言。噤若寒蝉,比喻象秋天的蝉一样,冷得直打寒战,形容吓得不敢作声,泛指一言不发。杜密(?-169年),字周甫,颖川阳城(今河南登封县)人。曾仕州郡,先后任代郡太守、泰山太守、北海相等职。桓帝时以党锢之祸免官。返乡后,仍然保持在朝时敢于推荐有才能的人,对恶势力敢讲话反对的习惯。他的同乡刘胜告老回乡,与他正好相反,遇事明哲保身,口不言是非。有一次,太守王昱称赞刘胜是个好人。杜密听出弦外之音是批评自己,便说:“刘胜作为致仕大夫,当地政府官员像上宾一样尊敬他。可是他见好人好事而不荐举,听到坏人坏事也不揭发,隐瞒真实情况保全自己,就象秋天的寒蝉一样不发一言,这种人是有罪的。”后来,汉灵帝时,陈蕃辅政,杜密又出来任职。而在二次党锢之祸时,下狱自杀。

【出典】:

后汉书》卷67第2198页《杜密传》:“刘胜位为大夫,见礼上宾,而知善不荐,闻恶无言,隐情惜己,自同寒蝉,此罪人也。”

【例句】:

宋·张守《题锁树谏图后》:“尝怪士处明时,事贤主,履高位,噤如寒蝉,或至导谀以误国。” 鲁迅《两地书》一:“明明今日好好的出席,提出反对条件的,转眼就掉过头去,噤若寒蝉,或则明示其变态行动?”


述补 有如深秋的蝉那样不再鸣叫。形容受到压制而不敢说话。语本《后汉书·杜密传》:“刘胜位为大夫,见礼上宾,而知善不荐,闻恶无言,隐情惜己,自同寒蝉,此罪人也。”梁晓声《一个红卫兵的自白》:“那个伙伴自知在这种地方说了万万不该说出来的话,闪到我背后,一时~。”△一般用作因受限制或有顾虑而默不作声。→仗马寒蝉 哑口无言 杜口吞声 守口如瓶 ↔娓娓而谈 侃侃而谈 夸夸其谈 口若悬河滔滔不绝。也作“自同寒蝉”。


【词语噤若寒蝉】  成语:噤若寒蝉汉语词典:噤若寒蝉

猜你喜欢

  • 是诚何心哉

    这真是怎样一种心理啊。 表示不能理解人之是何居心。语出《孟子.梁惠王上》:“王笑曰:‘是诚何心哉?我非爱其财而易之以羊也。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宋.罗大经《鹤林玉露.乙编》卷四:“而世降俗末,乃有

  • 蚕蟹

    同“蚕绩蟹匡”。南朝 梁刘勰《文心雕龙.谐隐》:“又蚕蟹鄙谚,狸首淫哇,苟可箴戒,载于礼典。”【词语蚕蟹】   汉语大词典:蚕蟹

  • 塞翁

    源见“塞翁失马”。指忘身物外、不以得失为怀的人。宋陈鹄《耆旧续闻》卷六引周益公《谢衣带鞍马表》:“褐衣褐见,莫陈汉戍之便宜;马去马归,敢计塞翁之倚伏?”【词语塞翁】   汉语大词典:塞翁

  • 于我何有哉

    对我有什么呢? 表示外界事物对自己没有什么作用。语出《乐府诗集.杂曲歌谣一.击壤歌》:“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何力于我哉?”冯惟讷《诗纪》前集卷一注:“‘帝何力于我哉’,一作‘帝

  • 张公吃酒李公醉

    宋程大昌《演繁露续集》卷二:“则天时,谶(zhèn)谣曰:‘张公吃酒李公醉’。张公,易之兄弟也;李氏,言李氏不盛也。”相传本为唐代谚语,言唐武后时张易之与其弟张昌宗专宠弄权,李氏王室大权旁落。后因用以

  • 笙鹤

    源见“王乔控鹤”。指笙响鹤鸣声。亦借指仙人。唐刘禹锡《酬令狐相公见寄》诗:“群玉山头住四年,每闻笙鹤看诸仙。”宋陆游《读王摩诘诗》之八:“笙鹤适缑山,貂蝉朝玉京。”【词语笙鹤】   汉语大词典:笙鹤

  • 太颠之宝

    《文选》卷十二木华《海赋》唐.李善注引后汉蔡邕《琴操》:“纣徙文王于美里,择日欲杀之。于是太颠、散宜生、南宫适之属,得水中大贝以献。纣立出西伯。”大贝,贝类,古时以为宝器。《书.顾命》:“大贝,鼖鼓(

  • 披鳞

    同“犯鳞”。明吴应箕《寄仲驭茅山》诗:“三年驯鹿藏蕉梦,九死披鳞付塞翁。”【词语披鳞】   汉语大词典:披鳞

  • 汉帝金掌

    参见“仙人承露盘”。

  • 岩栖穴处

    见“岩居穴处”。宋·叶适《代薛瑞明上遗表》:“~,未尝不戴于尧天;气尽形销,无复再瞻于舜日。”【词语岩栖穴处】  成语:岩栖穴处汉语大词典:岩栖穴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