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姗姗来迟

姗姗来迟

汉书.李夫人传》:“上(即汉武帝刘彻)思念李夫人(李延年妹,参见“倾国倾城”)不已,方士齐人少翁言能致其神。乃夜张灯烛,设帷帐,陈酒肉,而令上居他帐,遥望见好女如李夫人之貌,还幄坐而步。又不得就视,上愈益相思悲感,为作诗曰:‘是邪,非邪?立而望之,偏何姗姗其来迟!’令乐府诸音家絃歌之。”

汉武帝所作歌中“姗姗来迟”包含着对已故李夫人的思念与伤悼之情。

后常以“姗姗来迟”形容女子从容缓步的姿态,又可借以揶揄人迟到。唐.罗虬《比红儿诗》:“通宵甲帐(古时帐以甲乙编次,故有甲帐乙帐之称。据《北堂书钞》卷一三二录《汉武故事》说:“上以琉璃珠玉、明月夜光杂错天下珍宝为甲帐,次为乙帐。甲帐以居神,乙以自居。”)散香尘,汉帝精神礼百神。若见红儿醉中态,也应休忆李夫人。”(《香艳丛书》第三集)


述补 姗姗,走路缓慢从容样。形容走路慢腾腾,来晚了。语本《汉书·孝武李夫人传》:“立而望之,偏何姗姗其来迟。”刘心武《钟鼓楼》6章:“薛大娘和薛师傅出于面子也不当众盘问薛纪徽为何~。”△用于人的行动慢和时令迟。也作“姗姗而来”、“姗姗其来”、“珊珊来迟”、“跚跚来迟”。


姗姗来迟”用以形容女子走路缓慢从容的样态。语出 《汉书·外戚传上·李孝武夫人》: “上思念李夫人不已……为作诗曰: ‘是邪? 非邪? 立而望之,偏何姗姗其来迟!’”颜师古注: “姗姗,行貌。”后形成 “姗姗来迟”一语,形容女子的从容舒缓行态。

为什么是 “姗姗”来迟呢?

古代女子,除有 “三从四德”的要求之外,还要求 “笑不露齿,行不露脚”( 女子长裙曳地) ,这样,女子走路必然不会 “大步流星”,只能像是舞台上的 “青衣”那样碎步而行,日本女子在特定场会也是小步而行。所以,“姗姗”即有 “徐缓”之义。“姗姗”犹言 “款款”,“款款而来”即谓缓慢从容而来。因是形容女子行态,二者还兼有 “轻盈”之义。 《后汉书·马援传》李贤注: “款,犹缓也。”杜甫 《曲江》: “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款款飞”即谓徐缓地飞。

姗姗来迟”今使用范围已转移、扩大,来晚了,迟到了,皆可谓之 “姗姗来迟”。


【词语姗姗来迟】  成语:姗姗来迟汉语词典:姗姗来迟

猜你喜欢

  • 就傅

    《礼记.由则》:“十年,出就外傅,居宿于外,学书记。”郑玄注:“外傅,教学之师也。”后以“就傅”谓从师。唐杨炯《〈王勃集〉序》:“器业之敏,先乎就傅。”【词语就傅】   汉语大词典:就傅

  • 十二金牌

    秦桧促岳飞退兵事。宋代,凡赦书及军事上最紧急的公文、命令,由内侍省派人持金字牌递送。岳飞(1103-1141年)字鹏举,河南汤阴县人,世代务农,徽宗宣和四年(1122年)从军。不久,金兵入侵,他冲破朝

  • 偃王行仁义

    《韩非子.五蠹》:“徐偃王处汉东,地方五百里,行仁义,割地而朝者三十有六国,荆文王恐其害己也,举兵伐徐,遂灭之。故文王行仁义而王天下,偃王行仁义而丧其国,是仁义用于古而不用于今也。”《淮南子.汜论训》

  • 以卵击石

    亦作“以卵投石”。比喻不自量力。墨子北上到齐国去,路上碰到了一个算卦的人。那个算卦的人对他说,根据卦象,天帝今天杀黑龙于北方,您的脸色又恰恰发黑,千万不要北上。墨子没有听从他的话,依旧北上,到达淄水之

  • 比翼连枝

    比翼:鸟名,传说一目一翼,须两两齐飞,因喻夫妇。形容夫妇亲密不离。唐.白居易《长恨歌》:“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明.谢谠《四喜记.大宋毕姻》:“但愿你百岁夫妻长好,比翼共连枝,无异般。”见

  • 说饼客

    南朝 梁吴均《饼说》:“公曰:‘今日之食,何者最先?’季曰:‘仲秋御景,离蝉欲静,燮燮晓风,凄凄夜冷,臣当此景,唯能说饼。’”后因以“说饼客”指谈论吃喝的人。清黄景仁《张鹤柴招集赋得寒夜四声》之一:“

  • 选歌试舞

    同“选妓征歌”。宋周密《露华.次张?云韵》词:“选歌试舞,连宵恋醉珍丛。”见“选色征歌”。宋·周密《露华·次张宙云韵》:“~,连霄恋醉珍丛。”【词语选歌试舞】  成语:选歌试舞汉语大词典:选歌试舞

  • 倒悬之厄

    见“倒悬之急”。

  • 含香

    东汉.应劭《汉官仪》:“尚书郎奏事明光殿,省中皆胡粉涂壁,其边以丹漆地,故曰丹墀。尚书郎含鸡舌香,伏其下奏事。”(据《汉学堂丛书》本)汉时制度,尚书台尚书郎上朝奏事时,口中须含鸡舌香,这是为了使说话时

  • 挽日挥戈

    源见“挥戈回日”。喻指为挽救国家危局而致力。吴恭亨《得君复上海书却寄二首》之一:“挽日挥戈人扰攘,看山觅句我蹉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