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屈轶指佞

屈轶指佞

晋.张华《博物志》四:“尧时有屈轶草生于庭,佞人入朝,则屈而指之,一名指佞草。”

屈轶草是神话中的草,传说尧太平盛世之时,生长在宫庭前,倘佞人入朝,便弯曲而指向他,故又叫指佞草。后因以“屈轶指佞”用为识别忠奸真伪的典故。

明.黎民表《瑶石山人诗稿.丁戍山人谒先君墓有述答》诗:“指佞尚余阶下草,将归空有壁间琴。”


【典源】《竹书纪年》:“黄帝轩辕氏有屈轶之草,生于庭,佞人人朝,则草指之。是以佞人不敢进。”《论衡·是应篇》:“太平之时,屈轶生于庭之末,若草之状,主使佞人。佞人入朝,屈轶庭末以指之; 圣王则知佞人所在。”晋·张华《博物志》卷四:“尧时有屈轶草生于庭,佞人入朝,则屈而指之,一名指佞草。”

【今译】 屈轶是神话中的一种草,传说太平之世生于宫廷,佞人入朝,屈轶便指向他,为人察辨奸佞,所以又名指佞草。

【释义】后以此典形容识别奸邪; 亦借指善识奸邪的人。

【典形】屈轶、有佞还应指、指佞。

【示例】

〔屈轶〕 北周·庾信《徵调曲》:“屈轶无佞人可指,獬豸无繁刑可触。”

〔有佞还应指〕 宋·李维《枢密王左丞宅新菊》:“有佞还应指,无忧可要忘。”

〔指佞] 明·黎民表《丁戍山人谒先君墓》:“指佞尚余阶下草,将归空有壁间琴。”


猜你喜欢

  • 萤聚

    源见“囊萤照读”。指居贫苦读。唐 韩濬《清明日赐百僚新火》诗:“应怜萤聚者,瞻望及东邻。”

  • 质野

    《论语.雍也》:“质胜文则野。”后用“质野”形容质朴鄙俗。《晋书.纪瞻传》:“故忠弊质野,敬失多仪。”《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十一》:“江外土人,质野不驯,见人辄避。”【词语质野】   汉语大词典:质野

  • 武城化

    同“武城弦”。清 刘存仁《山城谣戏效韩苏体》诗:“弦歌夙慕武城化,仓卒难觏澹台儒。”

  • 青乌子

    源见“青乌”。传说中古代堪舆家,或说黄帝时人,或说秦 汉时人。《广韵.平青》引汉应劭《风俗通》:“汉有青乌子,善数术。”唐柳宗元《伯祖赵郡李夫人墓志铭》:“子孙百代承灵祉,谁之言者青乌子。”【词语青乌

  • 斧声烛影

    同“烛影斧声”。梁启超《庚戌岁暮感怀》诗之二:“斧声烛影由来事,马角乌头不计年。”【词语斧声烛影】  成语:斧声烛影

  • 钗股分金

    南朝 梁陆罩《闺怨》诗:“自怜断带日,偏恨分钗时。留步惜余影,含意结愁眉。徒知今异昔,空使怨成思。欲以别离意,独向蘼芜悲。”唐白居易《长恨歌》:“含情凝睇谢君王,一别音容两渺茫……唯将旧物表深情,钿合

  • 青眄

    同“青眼”。清蒲松龄《代毕刺史祭新城王十二太翁文》:“豚犬不才,谬承青眄,联秦 晋于宫詹。”

  • 观国之光

    光:指国家大治而呈现的光辉景象。 原谓观察国家的盛德光辉。 后泛指参观考察一国的政教风俗等。语出《易.观》:“六四,观国之光,利用宾于王。”《艺文类聚》卷三二引秦嘉妻徐淑《答书》:“策名王府,观国

  • 马融帐

    源见“绛帐”。指儒者传业授徒之所。唐元稹《酬翰林白学士代书一百韵》:“鱼鲁非难识,铅黄自懒持。心轻马融帐,谋夺子房帷。”【词语马融帐】   汉语大词典:马融帐

  • 顷刻花

    宋 刘斧《青琐高议.韩湘子》载:唐韩愈侄孙韩湘,落魄不羁,对酒则醉,醉则高歌,愈教而不听。湘笑曰:“湘之所学,非公所知。”即作《言志》诗一首,中有“解造逡巡酒,能开顷刻花”之句,愈欲验之。适开宴,湘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