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巧取豪夺

巧取豪夺

见“巧偷豪夺”条。


并列 用巧妙的手段骗取,用强力方式夺得。原作“巧偷豪夺”。语出宋·苏轼《次韵米芾二王书跋尾》:“巧偷豪夺古来有,一笑谁似痴虎头。”邓拓《燕山夜话》:“他的财富积累计划根本不是从生产出发,而是以~的手段去追求他自己发财的目的。”△贬义。常用来指豪强的不法行为。→敲诈勒索 鹊巢鸠占 ↔乐善好施 仗义疏财。也作“巧偷豪夺”、“诈取豪夺”、“豪夺巧取”。


【词语巧取豪夺】  成语:巧取豪夺汉语词典:巧取豪夺

猜你喜欢

  • 公才公望

    《世说新语.品藻》:“会稽虞騑,元皇时与桓宣武同侠,其人有才理胜望。王丞相尝谓騑曰:‘孔愉有公才而无公望,丁潭有公望而无公才,兼之者其在卿乎?’騑未达而丧。”公才,指的是有济世经邦三公的才识;公望,指

  • 蒲牢

    《文选.班固〈东都赋〉》“于是发鲸鱼,铿华钟”李善注引三国 吴薛综曰:“海中有大鱼曰鲸,海边又有兽名蒲牢。蒲牢素畏鲸,鲸鱼击蒲牢,辄大鸣。凡钟欲令声大者,故作蒲牢于上。所以撞之者为鲸鱼。”因蒲牢吼声宏

  • 仙查逐源

    源见“乘槎”。指传说中张骞奉命寻河源事。南朝 梁 沈君攸《桂楫泛河中》诗:“仙槎逐源终未报,苏亭遗迹尚难迁。”

  • 骑驴觅驴

    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志公和尚大乘赞》:“不解即心即佛,真似骑驴觅驴。”骑着驴还去找驴,比喻东西本在身边,还到处寻找。也比喻占着某种事物,还去寻找更称心的事物。宋.黄庭坚《寄黄龙清老》:“骑驴觅驴但

  • 子敬毡

    同“青毡故物”。唐杜甫《秋日夔府咏怀奉寄郑监李宾客一百韵》:“卜羡君平杖,偷存子敬毡。”

  • 鸟服

    《史记.夏本纪》:“鸟夷皮服。”裴骃集解:“郑玄曰:‘东方之民搏食鸟兽者。’孔安国曰:‘服其皮,明水害除。’”本谓东方海岛居民以鸟兽皮毛为服。后因以“鸟服”借指荒远之地。鸟,同“岛”。南朝 宋鲍照《石

  • 笔下蛟龙

    源见“怀蛟”。形容文笔出众。唐骆宾王《冒雨寻菊序》:“字中蝌蚪,竞落文河;笔下蛟龙,争投学海。”

  • 维城

    源见“藩垣”。谓连城以卫国。《后汉书.刘虞公孙瓒陶谦传赞》:“襄贲励德,维城燕北。仁能洽下,忠以卫国。”《旧唐书.昭宗纪上》:“丙辰,韩建上表,请封拜皇太子、亲王,以为维城之计。”亦借指皇子或皇室宗族

  • 雁沼

    同“雁池”。唐李白《同吴王送杜秀芝赴举入京》诗:“欲折一枝桂,还来雁沼前。”【词语雁沼】   汉语大词典:雁沼

  • 受广

    源见“二疏还乡”。指西汉疏受及其叔疏广。二人功遂身退,及时归隐。明姚夔《赠司马黄门父还会稽》诗:“衣冠疑受 广,杖屦肖园 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