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张仪诈割地

张仪诈割地

指张仪欺骗楚怀王,只要楚(都郢,今湖北江陵西北)、齐(都临淄,今山东淄博东北)绝交,秦(迁都咸阳,今陕西咸阳东北)可割地通婚。后以此典比喻用权谋机诈欺骗对方。战国时,秦国想要攻打齐国,当时齐、楚两国合纵南北联盟,于是秦惠文王派张仪到楚国去当相国。楚怀王听到张仪来了,空出上等宾馆,亲自送他住宿。说道:“这里是偏僻鄙陋的国度,您用什么指教我?”张仪游说楚怀王道:“大王如果能听取我的意见,对齐国废除盟约,断绝往来,我就请求秦惠文王献给商(今陕西商县东南)、於(今河南西峡县地)一带之土地六百里,派秦国女子成为大王的姬妾,秦、楚两国嫁女娶妇,互通婚姻,永久结为兄弟盟邦。这是北面削弱齐国而西面有益于秦国,没有比这更有利的计策了。”楚怀王十分高兴地应允了他。就把相印授给张仪,还丰厚地馈赠他。于是跟齐国废约断交。齐王大怒,折断了符节并委曲地结交秦国。秦、齐两国建交后,张仪才去上朝,对楚国使者说:“我有封地六里,愿意献给楚怀王。”楚国使者说:“我接受国王的命令,来接受商、於之土地六百里,没有听说是六里。”回国报告楚怀王,楚怀王大怒,要出兵攻打秦国。此典又作“无地与怀王”、“张仪诈”、“六里听张仪”。

【出典】:

史记》卷70《张仪列传》2287、2288页:“秦欲伐齐,齐、楚从(zōng纵,南北向,此指齐、楚北南联盟,合从抗秦)亲,于是张仪往相楚。楚怀王(熊槐,后被骗入秦,死在秦国)闻张仪来,虚上舍而自馆(留宿)之。曰:‘此僻陋之国,子何以教之?’仪说楚王曰:‘大王诚能听臣,闭关绝约于齐,臣请献商、於之地六百里,使秦女得为大王箕帚之妾(拿簸箕、扫帚做洒扫事的妻子),秦、楚聚妇嫁女,长为兄弟之国。此北弱齐而西益秦也,计无便于此者。’楚王大说(通“悦”)而许之。”“乃以相印授张仪,厚赂(lù路,赠送财物)之。于是闭关绝约于齐。”“齐王大怒,折节(折断符节凭证)而下秦。秦、齐之交合,张仪乃朝,谓楚使者曰:‘臣有奉邑六里,愿以献大王左右。’楚使者曰:‘臣受令于王,以商、於之地六百里,不闻六里。’还报楚王,楚王大怒,发兵而攻秦。”

【例句】:

唐·杜牧《题青云馆》:“四皓有芝轻汉祖,张仪无地与怀王。” 唐·李商隐《商于》:“割地张仪诈,谋身绮季长。” 清·黄遵宪《和沈子培同年》:“缥缈三山信徐市,横纵六里听张仪。”


【典源】《史记·张仪列传》:“秦欲伐齐,齐楚从亲,于是张仪往相楚。楚怀王闻张仪来,虚上舍而自馆之。曰:‘此僻陋之国,子何以教之?’仪说楚王曰:‘大王诚能听臣,闭关绝约于齐,臣请献商、于之地六百里,使秦女得为大王箕帚之妾,秦楚娶妇嫁女,长为兄弟之国,此北弱齐而西益秦也,计无便此者。’楚王大说 (悦) 而许之。……乃以相印授张仪,厚赂之。于是遂闭关绝约于齐。……齐王大怒,折节而下秦。秦齐之交合,张仪乃朝,谓楚使者曰:‘臣有奉邑六里,愿以献大王左右。’楚使者曰:‘臣受令于王,以商、于之地六百里,不闻六里。’还报楚王,楚王大怒,发兵而攻秦。”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亦载。

【今译】 战国时秦国想攻打齐国,齐楚两国交好,于是秦派张仪去楚国做官,楚怀王听说张仪来,招待他住在待贵宾的上舍,说:“我这偏僻的小国,您有什么可教导我的?”张仪怂恿楚王说:“大王能听我的,就与齐国断交,秦可以把商、于的地方六百里割给楚,并让秦女嫁给大王为姬妾,秦楚互相通婚联盟,这可以削弱齐而有益秦,没有比这再好的计策了。”楚王很高兴,答应了他,任命张仪为楚相,重重赏赐他。于是与齐国绝交。齐王见楚国断交,大怒,转而向秦国求好,秦齐建立联盟。张仪回秦后,即称病不出,直到秦齐缔交,才上朝,对来割地的楚使者说:“我有自己的食邑六里,可以献给楚王。”楚使者说:“我受大王命令,是来交割商、于之地六百里,没听说六里。”

【释义】 后以此典指施行权谋机诈,欺骗对方。

【典形】六里听张仪、商于六里、无地与怀王、张仪诈、信张仪。

【示例】

〔六里听张仪〕 清·黄遵宪《和沈子培同年》:“缥缈三山信徐市,横纵六里听张仪。”

〔商于六里〕 唐·温庭筠《四皓》:“商于六里便成功,一寸沉机万古同。”

〔无地与怀王〕 唐·杜牧《题青云馆》:“四皓有芝轻汉祖,张仪无地与怀王。”

〔张仪诈〕 唐·李商隐《商于》:“割地张仪诈,谋身绮季长。”


猜你喜欢

  • 择子莫如父

    《左传.昭公十一年》:“王问于申天宇曰:‘弃疾在蔡,何如?”对曰:择子莫如父,择臣莫如君。’”意谓知子莫如父。

  • 牛衣岁月

    源见“牛衣对泣”。谓贫困的生活。清曾国藩《送妹夫王五归》诗之四:“织屦辟纑终古事,牛衣岁月即羲皇。”【词语牛衣岁月】  成语:牛衣岁月汉语大词典:牛衣岁月

  • 颠衣倒裳

    同“颠倒衣裳”。汉扬雄《太玄.上》:“四六。升于堂,颠衣倒裳,廷人不庆。”见“颠倒衣裳”。

  • 求鱼缘木

    同“缘木求鱼”。明郑若庸《玉玦记.博弈》:“终朝糊口无恒计,求鱼缘木竟何济?”见“缘木求鱼”。[例]你如果想通过这种方法取得成功那简直是~,将会一无所得。【词语求鱼缘木】  成语:求鱼缘木

  • 枕流耳

    源见“漱石枕流”。谓江湖隐者清净之耳。宋陆游《幽居示客》诗:“聊将枕流耳,静听属私蛙。”【词语枕流耳】   汉语大词典:枕流耳

  • 邹鲁

    《庄子.天地》:“其在《诗》、《书》、《礼》、《乐》者,邹 鲁之士,缙绅先生,多能明之。”邹,孟子故乡;鲁,孔子故乡。后因以“邹鲁”指文化昌盛之地,礼义之邦。北周庾信《哀江南赋》:“里为冠盖,门成邹

  • 周王八骏

    同“穆王八骏”。明高启《天闲青骢赤骠二马歌》:“周王八骏去不来,唐帝六马应凡材。”

  • 范蠡扁舟

    指范蠡助越复国,功成身退,乘小船而去。后以此典比喻功成身退,不恋官位;或比喻隐居江湖,另走经营新途。 范蠡(lǐ理),字少伯。楚国宛(yuān冤,今河南南阳)人。春秋末年越国大夫(中央要职和顾问),越

  • 把剑觅徐君

    源见“季札挂剑”。谓悼念亡友。唐杜甫《别房太尉墓》诗:“对棋陪谢傅,把剑觅徐君。”

  • 河上公

    晋.葛洪《神仙传》卷三《河上公》:汉文帝赴河滨草庵访河上公,“公即抚掌坐跃,冉冉在虚空中,去地数丈。”“帝乃下车稽首。”“公乃授素书二卷与帝,曰:‘……勿以示非其人。’言毕失其所在。须臾云雾晦冥,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