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怨声载道

怨声载道

原作怨声满道,形容人们极端不满,怨恨之声充满道路。李固(94-147年),字子坚,汉中南郑(今陕西南郑县)人,司徒李郃子。汉顺帝阳嘉二年(133年),以群臣荐授议郎。时宦官专权,朝政黑暗,外戚梁商欲揽取声誉,辟之为从事中郎。李固也想靠外戚来限制宦官势力。在致梁商信中说:“从前孝安皇帝在位时,于宫内任用伯荣、樊丰一类女宠宦官,朝政则信任周广、谢恽这班宦官,贿赂公行,升官不按次序,人们议论纷纷,怨言充满街巷。”后来在质帝朝李固与梁商子梁冀共录尚书事,因在拥立桓帝问题上与梁冀发生矛盾,被其害死。

【出典】:

后汉书》卷63第2078页《李固传》:“前孝安皇帝内任伯荣、樊丰之属,外委周广、谢恽之徒,开门受赂,署用非次,天下纷然,怨声满道。”

【例句】:

明·冯梦龙《古今小说·木绵庵郑虎臣报冤》:“浙中大扰,无不被家者,其时怨声载道。”


主谓 怨恨之声充道路。邓贤《中国知青梦》:“凡是家里有知青和没有门路把子女搞回城的人家都对知青政策积怨甚深~,因此曲大妈的诉苦无异于一根导火线,把人们积压已久的愤懑情绪点燃了。”△贬义。用于形容不满情绪十分普遍而强烈。→民怨盈途 民怨沸腾 天怒人怨↔皆大欢喜 口碑载道 颂声载道 普天同庆 歌功颂德 凫趋雀跃。也作“怨声满道”、“怨声盈路”、“怨声载路”、“载道怨声”。


【词语怨声载道】  成语:怨声载道汉语词典:怨声载道

猜你喜欢

  • 青镜孤鸾

    同“青鸾孤影”。明郑若庸《玉玦记.送行》:“青镜孤鸾愁舞影,书封雁足难凭。”

  • 摩狄

    同“摩挲铜狄”。明高启《赋得铜人赠医士》诗:“摩狄年空老,求仙事亦虚。”

  • 鸥鸟伴

    同“鸥鹭忘机”。宋辛弃疾《水调歌头.和王正之右司吴江观雪见寄》词:“谪仙人,鸥鸟伴,两忘机。”【词语鸥鸟伴】   汉语大词典:鸥鸟伴

  • 人失人得

    同“人亡弓,人得之”。宋苏轼《次韵刘京兆石林亭之作石本唐苑中物散流民间刘购得之》:“嗟此本何事,聚散实循环。人失亦人得,要不出区寰。”

  • 喔咿嚅儿

    硬装笑脸,委曲求全以顺从于人。《楚辞.卜居》:“宁超然高举以保真乎?将哫訾栗斯、喔咿嚅儿以事妇人乎?”哫( ㄗㄨˊ zú 足)訾( ㄗˇ zǐ 子):阿谀奉承。栗斯:戒惧的样子。一作“粟斯”。

  • 凌九万

    源见“鲲鹏展翅”。比喻志向远大,奋发有为。宋朱熹《立秋日同子澄寺簿等同游三峡过三房登折桂分韵得万字》:“何必仍丹丘,径欲凌九万。”

  • 彭聃夭

    源见“庄叟彭殇”。聃,指老子,相传其寿极长。后以“彭聃夭”表示寿夭生死皆虚幻。晋孙楚《征西官属送于陟阳候作诗》:“莫大于殇子,彭 聃犹为夭。”

  • 蘋蘩

    《左传.隐公三年》:“蘋蘩蕰藻之菜……可荐于鬼神,可羞于王公。”后因以“蘋蘩”泛指祭品。唐杜牧《闻开江相国宋下世》诗之二:“月落清湘棹不喧,玉杯瑶瑟奠蘋蘩。”《诗.召南.采蘩序》:“《采蘩》,夫人不失

  • 卧鹿门

    源见“鹿门采药”。指退隐。唐李德裕《春日独坐思归》诗:“岂望图麟阁,惟思卧鹿门。”

  • 千里移檄

    以日行千里的快速,传送紧急文件。《后汉书.李固传》:“上奏南阳太守高赐等臧秽。赐等惧罪,遂共重赂大将军梁冀,冀为千里移檄,而固持之愈急。冀遂令徙固为太山太守。”偏正 传通告、文书于千里之外。《后汉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