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悬车告老

悬车告老

班固《白虎通.致仕》:“臣年七十悬车致仕者,臣以执事趋走为职,七十阳道极,耳目不聪明,跂踦之属,是以退老去避贤者……悬车,示不用也。”因以“悬车告老”指官员年老退休。《旧唐书.李百药传》:“及悬车告老,怡然自得。”


见“悬车致仕”。汉·蔡邕《陈太丘碑文序》:“时年已七十,遂隐丘山,~。”


【典源】 《汉书·薛广德传》:“后月余,以岁恶民流,与丞相定国……俱乞骸骨,皆赐安车驷马、黄金六十斤,罢。广德为御史大夫,凡十月免。东归沛,太守迎之界上。沛以为荣,县(xuan) 其安车传子孙。”《文选·蔡邕〈陈太丘碑文〉》:“及文书赦宥,时年已七十,遂隐丘山,悬车告老。”

【今译】 汉代薛广德因年老辞官还乡,皇帝赐给他安车驷马等。至家乡沛郡,太守至郡界迎接,一郡以为荣耀,将赐给的安车悬挂起来传给子孙后代,作为纪念。

【释义】 后以此典指官员告老还乡。

【典形】 车先悬、七十悬车、人贺悬车、无车可悬、悬车、悬车告老、悬车守、岁渐悬车、吾车已悬、悬车岁。

【示例】

〔车先悬〕 唐·白居易 《达哉乐天行》:“七旬才满冠已挂,半禄未及车先悬。”

〔七十悬车〕 唐·骆宾王《对策文三道》:“四十强仕,七十悬车,著在格言,存诸甲令。”

〔人贺悬车〕 明·高启《送赵使君致仕归别业》:“吏收封印朝辞郡,人贺悬车晚在乡。”

〔无车可悬〕 宋·陆游《致仕后述怀》之三:“宁有骆堪鬻,尚无车可悬。”

〔悬车〕 唐·元稹 《王仲舒等加阶》:“或悬车以请老,或持节以临人。”

〔悬车告老〕 元·揭傒斯《杨氏忠节祠记》:“年六十余已悬车告老,将二十载余,闻一权臣擅国,遂至饿死。”

〔悬车守〕 唐·杜甫《提封》:“借问悬车守,何如俭德临?”


【词语悬车告老】  成语:悬车告老汉语词典:悬车告老

猜你喜欢

  • 疏受辞荣

    源见“二疏还乡”。称誉人功遂身退,及时归隐。唐李绅《肥河维舟阻冻祗待敕命》诗之二:“淮阳效理空多病,疏受辞荣岂恋班。”

  • 两京春荠

    唐.郑处诲《明皇杂录》:“高力士谪巫州,山谷多荠,而人不食,因为诗以寄意。诗曰:‘两京作斤卖,五溪无人采,夷夏虽有殊,气味终不改。’”高力士被贬,以咏荠而言志,自比荠菜,语意双关。同是一物,分处两地,

  • 腰章道除

    《汉书.朱买臣传》:“拜为太守,买臣衣故衣,怀其印绶,步归郡邸。直(通值)上计时(上计,秦汉时,年终,地方官总结全年工作,将人口、钱、粮、盗贼、狱讼等事报告朝廷,或本官自往,或遣吏上京),会稽吏方相与

  • 棘端

    同“棘端猴”。南朝 梁何逊《又答江革》诗:“棘端虽非譬,至妙安可量?要知同罔象,然始见毫芒。”【词语棘端】   汉语大词典:棘端

  • 安不忘危,存不忘亡

    在安定太平的环境里,不可忘记危亡和灾难。语出《易.系辞下》:“是故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文选.司马相如〈封禅文〉》“安必思危”李善注:“太公阴谋机之书曰:‘

  • 婴臼

    源见“赵氏孤儿”。指程婴和公孙杵臼。借指忠心为人救难解危的义士。明徐渭《桐乡冯母》诗之一:“自古男儿婴 臼少,谁家嫠妇帝王知?”【词语婴臼】   汉语大词典:婴臼

  •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春雨应时而降。表示时机正好。语出唐.杜甫《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赵致真《陈巧姑》(《芳草》1982年7期):“‘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巧姑多么‘巧’啊,在

  • 髦头

    见“旄头”条。【词语髦头】   汉语大词典:髦头

  • 坠天花

    源见“天花乱坠”。谓极尽言谈之妙。清李渔《比目鱼.耳热》:“我便坠天花,也说不出他浑身的娇法。”

  • 蒲梢骑

    汉代司马迁《史记.乐书》:“后伐大宛,得千里马,马名蒲梢,次作以为歌。歌诗曰:‘天马来兮从西极,经万里兮归有德。承灵威兮降外国,涉流沙兮四夷服。’”汉武帝派兵伐大宛,得到一匹宝马,据说能日行千里,名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