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惟有读书高

惟有读书高

明.柯丹邱《荆钗记.会讲》:“世上万般皆下品,思量惟有读书高。”

古人极端重视读书,认为只此一条路才是进取之途,才是高尚的行径;同时对于其他的行道都持轻视的态度。后用为重视读书求学问之语。

明.范受益《寻亲记.劝勉》:“有人来就学,不肯好相交,只把家私来比并,不思量惟有读书高。”


其他 只有读书以求进取,才是高尚的行为。明·柯丹邱《荆钗记·会讲》:“世上万般皆下品。思量~。”△褒义。多用于描写读书高尚。


【词语惟有读书高】  成语:惟有读书高汉语词典:惟有读书高

猜你喜欢

  • 鱼目混珠

    《参同契》上:“鱼目岂为珠,蓬蒿不成槚。”后因以“鱼目混珠”比喻以假乱真。《玉娇梨》十二回:“唯门生以鱼目混珠,有辱宗师藻鉴。”主谓 鱼眼睛混杂在珍珠里。比喻以假充真。语本《参同契》上:“鱼目岂为珠,

  • 驱羊旧节

    源见“苏武节”。比喻坚贞的气节。宋辛弃疾《苏武慢.雪》词:“回首驱羊旧节,入蔡奇兵,等闲陈迹。”【词语驱羊旧节】  成语:驱羊旧节汉语大词典:驱羊旧节

  • 湘皋佩解

    源见“汉皋解佩”。借指传情赠送信物。亦比喻采莲。宋张炎《水龙吟.白莲》词:“隔浦相逢,偶然倾盖,似传心素。怕湘皋佩解,绿云十里,卷西风去。”

  • 死诸葛走生仲达

    《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曰:“杨仪等整军而出,百姓奔告宣王(司马懿),宣王追焉。姜维令仪反旗鸣鼓,若将向宣王者,宣王乃退,不敢偪。於是仪结陈而去,入谷然后发丧。宣王之退也,百姓

  • 始终若一

    同“始终如一”。《北史.魏纪三.孝文帝》:“〔太和二十二年春正月〕辛未,诏以穰人首归大顺始终若一者,给复三十年。”见“始终如一”。《北史·魏孝文帝纪》:“诏以穰人首归大顺~者,给复三十年。”【词语始终

  • 瞻蒲劝穑

    《吕氏春秋.士容论》:“冬至后五旬七日,菖始生。菖者百草之先生者也,于是始耕。”菖,菖蒲。后以“瞻蒲劝穑”指督促农民及时耕种。南朝 陈徐陵《司空徐州刺史侯安都德政碑》:“于是镇之以清静,安之以惠和。望

  • 马援据鞍

    《后汉书.马援传》载:建武二十四年,援年六十二,请求率兵出征武陵 五溪蛮夷,光武帝念其老,未允。“援自请曰:‘臣尚能披甲上马。’帝令试之。援据鞍顾眄,以示可用。帝笑曰:‘矍铄哉,是翁也!’”遂遣援。后

  • 风虎云龙

    源见“风从虎,云从龙”。比喻圣主、贤臣的遇合。宋王安石《浪淘沙令》词:“汤武偶相逢,风虎云龙,兴王只在笑谈中。”元杨梓《豫让吞炭》四折:“伊尹有相汤的贤,武王有伐纣的功,想当初风虎云龙,做了一枕南柯梦

  • 鳞铗星镡

    铗:剑把。镡:剑口。唐代段成式《酉阳杂俎.器奇》:“郑云逵少时得一剑,鳞铗星镡,有时而吼。常在庄居,晴日,藉膝玩之,忽有一人从庭树猝然而下,衣朱紫,扎发,露剑而立,黑气周身,状如重雾。郑素有胆气,佯若

  • 枯杨生华

    枯萎的杨树开了花,比喻老妇嫁人。《易.大过》:“九五,枯杨生华,老妇得其士夫。主谓 华,同“花”。枯萎的杨树重新开花。旧时老年妇女嫁做官的年壮丈夫。《易经·大过》:“九五,~,老妇得其士夫,无咎无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