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惩前毖后

惩前毖后

原为周成王总结管蔡之乱经验教训之语,意思是过去深受惩罚,就要慎重,以免今后的祸患。后则泛指惩处前者是为了规戒后者,免得同样错误再度发生。周成王说,我受到了惩罚,要谨慎,以防止以后的祸患,原先并无人引我走上错误,只是我自蹈迷途。一个小雏啊,冲天而成大鸟。我不堪国家多患难,再把那艰难重担挑在肩。

【出典】:

诗经·周颂·小毖》:“予其惩而!毖后患。莫予荓蜂,自求辛螫。肇允彼桃虫,拼飞维鸟。未堪家多难,予又集于蓼!”

【例句】:

明·张居正《张文忠公集·书牍九》:“顷丹阳浅阻,当事诸公毕智竭力,仅克有济,惩前毖后,预为先事之图可也。”


并列 惩,警戒。毖,谨慎。把以前的错误引为教训,使以后小心谨慎,不再重犯。语本《诗经·周颂·小毖》:“予其惩,而毖后患。”童小鹏《少小离家老大回》:“主席的思想一直是采取:‘ ~,治病救人’的教育方针。”△对人警戒之语。→引以为戒 ↔重蹈覆辙


惩治前面有过错之人而戒慎后面的人免犯同样的过错,此谓之“惩 ( chénɡ) 前毖后”。

为什么不是戒后而是 “毖”后呢?

“毖”,谨慎。 《诗·周颂·小毖》: “予其惩而毖后患。”传:“毖,慎也。”笺: “始者管叔及其群弟流言于国,成王信之,而疑周公。至后三监叛而作乱,周公以王命举兵诛之,历年乃已。故今周公归政,成王受之而求贤臣以自辅助也。……畏慎后复有祸难。”“毖后患”即谓谨慎于后患、防患于未然。

所以,“惩前毖后”即谓惩治前过而防患于未然。《诗》题 “小毖”实际是 “慎小”,即谨慎小人为患。

《诗》“予其惩而毖后患”,后遂成为 “惩前毖后”一语。

惩前毖后”常与 “治病救人”连用,谓让人从前面的过错中吸取教训不致再犯,改过自新,重新做人。


【词语惩前毖后】  成语:惩前毖后汉语词典:惩前毖后

猜你喜欢

  • 黍离愁

    《诗.王风.黍离》:“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诗》序:“《黍离》,闵宗周也。周大夫行役,至于宗周,过故宗庙故室,尽为禾黍,闵周室之颠覆,彷徨不忍去而作是诗也。”后遂用“黍离愁”感叹亡国之痛。宋柴望《多

  • 畏途

    艰险可怕的道路。《庄子.达生》:“夫畏涂者,十杀一人,则父子兄弟相戒也,必盛卒徒而后敢出焉。”涂:通“途”。【词语畏途】   汉语大词典:畏途

  • 太颠之宝

    《文选》卷十二木华《海赋》唐.李善注引后汉蔡邕《琴操》:“纣徙文王于美里,择日欲杀之。于是太颠、散宜生、南宫适之属,得水中大贝以献。纣立出西伯。”大贝,贝类,古时以为宝器。《书.顾命》:“大贝,鼖鼓(

  • 折花寄人

    源见“陆凯传情”。指怀友。宋苏轼《阮郎归.梅词》词:“折花欲寄岭头人,江南日暮云。”

  • 鹤鸣琴

    《韩非子.十过》:晋平公向乐师师旷请教音乐,“公曰:‘清商固最悲乎?’师旷曰:‘不如清徵(zhǐ)。’公曰:‘清徵可得而闻乎?’师旷曰:‘不可。古之听清徵者,皆有德义之君也。今吾君德薄,不足以听。’平

  • 鹊垒巢鸠

    同“鹊巢鸠居”。清李渔《慎鸾交.贿篾》:“有甚雠,无端暗把机锋构,硬将人排挤,叫把鹊垒巢鸠。”此指夺取别人的名誉地位。【词语鹊垒巢鸠】  成语:鹊垒巢鸠汉语大词典:鹊垒巢鸠

  • 士雅鞭

    源见“祖鞭先著”。借指负志报国、奋勉进取的精神。士雅,祖逖字。明张煌言《追往八首》之四:“由来国脉难调久,自省原惭士雅鞭。”

  • 禾黍伤情

    源见“黍离愁”。谓盛世不再,令人感伤。清方文《题阎牛叟眷西堂》诗:“堂以‘眷西’名,宁惟念所生。榛苓长入梦,禾黍最伤情。”

  • 称猫

    北宋画家郭忠恕的故事。苏轼《郭忠恕画赞叙》:“放旷岐、雍、陕、洛间,逢人无贵贱,口称猫。”称人为猫是说他不拘常礼而傲视世人。【词语称猫】   汉语大词典:称猫

  • 双鬟

    汉辛延年《羽林郎》诗:“胡姬年十五,春日独当垆……两鬟何窈窕,一世良所无。一鬟五百万,两鬟千万余。”后因以“双鬟”借指千金高价。唐杜牧《张好好》诗序:“好好年十三,始以善歌来乐籍中……后二岁,为沈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