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打草惊蛇

打草惊蛇

郑文宝南唐近事》:“王鲁为当涂宰,颇以资产为务,会部民连状诉主簿贪贿于县尹,鲁乃判曰:‘汝虽打草,吾已蛇惊。’为好事者口实焉。”又《里语证实.打草惊蛇》引《续常谈》作“汝虽打草,吾已惊蛇”。注云:“言汝诉主簿贪贿如打草,则我为蛇之被惊知戒矣。”原喻惩彼戒此,后用以喻作事不密而惊动对方。元白朴《墙头马上》三折:“谁更敢倒凤颠鸾,撩蜂剔蝎,打草惊蛇,坏了咱墙头上传情简帖。”马烽 西戎《吕梁英雄传》十回:“老武赶紧告诉大家,事情要慢慢干,不要性急,走漏了风声,打草惊蛇,就会坏了大事。”


连动 原指惩罚了别人,也警戒了自己。后用以指做事考虑不周,行动不慎,而使对方有所觉察和防备。语本宋·郑文宝《南唐近事》:“王鲁为当涂宰,渎物为务,会部民连状诉主簿贪,鲁乃判曰:‘汝虽打草,吾已惊蛇。’”朱苏进、胡建新《康熙帝国》:“不管他是真是假,你的人都得仔细盯着,既不要与之联手,也不要~。”△贬义。用于办事不周密。 →因小失大 敲山震虎 ↔闻风不动 纹丝不动。也作“打草蛇惊”。


解释惊:惊动。拨打草丛惊动了草丛里的蛇。比喻行事泄密而惊动对方。

出处宋·郑文宝《南唐近事》:“王鲁为当涂宰,颇以资产为务,会部民连状诉主簿贪贿于县尹,鲁乃判曰:‘汝虽打草,吾已蛇惊。’为好事者口实焉。”

南唐的王鲁在当涂做官时,一心想着如何弄到钱财。恰逢当时辖区的老百姓联名向县令告状,说主簿大人贪污受贿。王鲁明白案件与自己多有牵连,心里惊慌,竟然在状子上批示说:“你们虽然只打了草,我其实已经像草中的蛇一样,受到了惊吓。”这件事在当时成了好事者热议的内容。

反义引蛇出洞

例句

为了不打草惊蛇,同时也为了放长线钓大鱼,公安局决定对这艘可疑渔船进行暗中监视。


【词语打草惊蛇】  成语:打草惊蛇汉语词典:打草惊蛇

猜你喜欢

  • 价羊皮

    源见“五羖大夫”。谓轻易出卖自身。宋陆游《猎罢夜饮示独孤生》诗:“报国虽思包马革,爱身未忍价羊皮。”

  • 河谶龙马

    《尚书.周书.顾命》:“大玉、夷玉、天球、河图,在东序。”旧题汉.孔安国传:“伏羲王天下,龙马出河,遂则其文,以画八卦,谓之河图。”《尚书中候》:“帝尧即政,荣光出河,休气四塞,龙马衔甲,赤文绿色。”

  • 幻泡

    源见“梦幻泡影”。喻指事物虚幻无常。唐白居易《春忆二林寺旧游因寄朗满晦三上人》诗:“清净久辞香火伴,尘劳难索幻泡身。”【词语幻泡】   汉语大词典:幻泡

  • 悬徐剑

    源见“季札挂剑”。悼念亡友。李光《河山四律》之三:“丘坟我已悬徐剑,湖海人犹著范袍。”

  • 褚渊落水

    《南史.谢灵运传》附谢超宗:“(超宗)为人恃人使酒,多所陵忽(凌侮他人却并不在意)。……后司徒褚彦回因送湘州刺史王僧虔,阁道坏,坠水;仆射王俭惊跣下车。超宗拊掌笑曰:‘落水三公(司徒为三公之一),坠车

  • 五斗米

    源见“不为五斗米折腰”。指微薄的官俸。唐韩翃《家兄自山南罢归献诗叙事》诗:“初辞五斗米,唯奉一囊钱。”【词语五斗米】   汉语大词典:五斗米

  • 知其一不知其二

    《诗经.小稚.小旻》:“不敢暴虎,不敢冯河,人知其一,莫知其它。”《战国策.赵策三》:“楼缓曰:‘虞卿得其一,未知其二也。’”《史记.高祖本纪》:“高祖曰:‘公知其一,未知其二。’”此指对事物只有偏面

  • 杂佩赠

    《诗.郑风.女曰鸡鸣》:“知子之来之,杂佩以赠之。”毛传:“杂佩者珩、璜、瑀、冲牙之类。”原指女子以“杂佩”赠送情人,后以“杂佩赠”泛指酬答他人的赠物或赠诗。晋陆机《赠冯文罴》诗:“愧无杂佩赠,良讯代

  • 飞锡杖

    同“飞锡”。唐王维《过卢员外宅看饭僧共题》诗:“上人飞锡杖,檀越施金钱。”

  • 泥车瓦马

    同“泥车瓦狗”。清吴伟业《西巇顾侍御招同沈山人友圣虎丘夜集作图纪胜因赋长句》:“泥车瓦马儿童戏,竹几蕉团估客眠。”【词语泥车瓦马】  成语:泥车瓦马汉语大词典:泥车瓦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