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抱薪救火

抱薪救火

西汉.司马迁撰《史记.魏世家》载:战国时,秦国大败魏、韩、赵三国军队,魏将段干子很害怕,建议魏厘王将南阳割给秦国,厘王采纳了他的意见。这时,主张联合六国抗秦的合纵派首领苏秦的弟弟苏代坚决反对割地事秦。苏代对魏王说:“且夫以地事秦,譬如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苏代话的意思是说,用割地来讨好秦国,从而保存魏国,就如同抱起干柴去灭火,柴没有烧完,火也不会熄灭。后用“抱薪救火”比喻用错误的方法消灭灾祸,反而使灾祸扩大。

汉书.董仲舒传》:“如以汤止沸,抱薪救火,愈甚亡益也。”


见“负薪救火”。宋·王安石《上运使孙司谏书》:“常恐天下之势积而不已,以至于此,虽力挑之,已若无奈何,又从而为之辞,其与~何异?”


解释薪:柴草。抱着柴草去救火。比喻以错误的做法去消灭祸患,反而使祸患扩大。

出处史记·魏世家》:“且夫以地事秦,譬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

公元前276年,魏昭王去世,他的儿子安釐王即位。三年之内,秦国攻占了魏国八座城池。第四年,秦国又打败韩赵魏三国联军,杀死十五万人。魏国将领段干请求再割让南阳,和秦讲和。安釐王自即位开始就一味妥协退让、割地求和,面对段干的请求,又准备同意。这时苏秦的弟弟苏代对安釐王说:“想得到印玺(升官)的是段干,想得到土地的是秦国。现今您让想得到土地的人掌管官印,让想得到官印的人掌管土地。这样,魏国的土地不丧失干净就不会完结。再说,用土地侍奉秦国,就像抱着柴草去救火一样,柴草不烧完,火就不会熄灭。”

近义火上浇油

反义釜底抽薪

例句

民间的疾苦,和老爷们半点不相干,这方面他们不仅麻木不仁,反而抱薪救火,这种官僚统治的危害简直太深刻了。


【词语抱薪救火】  成语:抱薪救火汉语词典:抱薪救火

猜你喜欢

  • 杖头钱

    《世说新语.任诞》:“阮宣子(阮修字宣子,喜好《易经》、《老子》,善于清谈,安于家贫,不喜见俗人)常步行,以百钱挂杖头,至酒店便独酣畅。虽当世贵盛,不肯诣也(梁刘孝标注引《名士传》说:“修性简任。”)

  • 海客无机

    同“海客忘机”。唐李商隐《太仓箴》:“海客无机,鸥故不飞。”

  • 天台逢仙

    源见“刘阮天台”。指艳遇。明张四维《双烈记.就婚》:“武陵溪偶泛渔船,天台路喜逢仙眷。”

  • 归飞

    《诗.小雅.小弁》:“弁彼鸒斯,归飞提提。民莫不榖,我独于罹。”《诗经》中写道:快乐的鸒(yū)鸟啊,从从容容飞回巢里。人人都过得很好,唯独我处于忧伤之中。全诗以鸟兽享自然之乐对比自己忧郁之心。后因用

  • 子猷

    源见“子猷惜此君”。借指知音者。五代齐己《溪斋》诗之一:“子猷何处在,老尽碧琅玕。”【词语子猷】   汉语大词典:子猷

  • 璇玑图

    晋代窦滔妻苏蕙所织回文诗图。唐武则天《璇玑图序》:“前秦苻坚时,窦滔镇襄阳,携宠姬赴阳台之任,断妻苏蕙音问。蕙因织锦为回文,五彩相宜,纵横八寸,题诗二百余首,计八百余言,纵横反复,皆成章句。名曰璇玑图

  • 谪仙人

    《新唐书.李白传》:“李白至长安,往见贺知章,知章见其文,叹曰:‘子谪仙人也。’”唐.李白《对酒忆贺监诗序》:“太子宾客贺公于长安紫极宫一见余,呼余为谪仙人,因解金龟换酒为乐。”又《玉壶吟》:“世人不

  • 一上青山便化身

    源见“望夫石”。形容妇人的坚贞。唐吴曾《望夫山》诗:“一上青山便化身,不知何代怨离人。”【词语一上青山便化身】   汉语大词典:一上青山便化身

  • 赋雪

    《文选》卷十三谢惠连《雪赋》:“岁将暮,时既昏,寒风积,愁云繁。梁王(汉文帝子梁孝王刘武)不悦,游于兔园。置旨酒,命宾友,召邹生(邹阳),延枚叟(枚乘)。相如末至,居客之右,俄而,微霰零,密雪下,王乃

  •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源见“星火燎原”。谓比喻微小而富有生命力的事物,可发展壮大,有大前途。毛泽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里用得着中国的一句老话:‘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就是说,现在虽有一点小小的力量,但是它的发展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