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政出多门

政出多门

门,门户,宗派。政出多门,形容主张不一致,各行其是。公元前529年,晋昭公邀诸侯会盟于平丘。在盟会上,郑国大夫子产力争向晋国少纳贡赋。他说,诸侯之间休息甲兵,不搞战争,是好事。但是作为霸主的晋国催征贡赋的使臣无月不至,逼令小国完纳,使得小国无法生存。决定小国生存还是灭亡,就看今天了。会议从中午一直开到晚上,晋国才同意子产的要求。签订盟约之后,子太叔责备子产说:“如果诸侯为此前来讨伐郑国,不是更难对付吗?”子产说:“晋国政事出于很多家族,他们自己先不能一心一德,苟且偷安尚且不及,哪里还有力量讨伐别的国家。一个国家不和别国力争,就会遭到欺凌,还成什么个国家?”

【出典】:

左传·昭公十三年》:“及盟,子产争承,曰:‘……诸侯靖兵,好以为事。行理之命,无月不至。贡之无艺,小国有阙,所以得罪也。诸侯修盟,存小国也。贡献无极,亡可待也。存亡之制,将在今矣。’自日中以争,至于昏,晋人许之。既盟,子太叔咎之曰:‘诸侯若讨,其可渎乎?’子产曰:‘晋政多门,贰偷之不暇,何暇讨?国不竞亦陵,何国之为?’”

【例句】:

唐·姚思廉《梁书·武帝记》上:“政出多门,乱其阶矣!”


主谓 政令由许多部门发出。形容领导不力,权力分散,局面混乱。语本《左传·成公十六年》:“鲁之有季孟,犹晋之有栾范也,政令于是乎成。今其谋曰:‘晋政多门,不可从也。’”宋·苏轼《拟孙权答曹操书》:“汉自威灵以来,上失其道,~,宦官之乱才息,董卓之祸复兴。”△贬义。多用于行政管理方面。→政令不一


【词语政出多门】  成语:政出多门汉语词典:政出多门

猜你喜欢

  • 江才

    源见“江淹梦笔”。谓凭借外力的短时之才。柳亚子《五月十八夜偕饮湖上酒楼即席分得真韵》诗:“江才阮涕新来尽,草草壶觞愧主宾。”

  • 秦牢冤

    旧题汉.郭宪《东方朔传》:“孝武皇帝时,幸甘泉,至长平坂上,驰道中央有虫复而赤如生肝状。……上召朔使驰往视之。还对曰:‘怪哉!’上曰:‘何谓也?’朔对曰:‘秦始皇时拘系无罪,幽杀无辜,众庶怨恨,无所告

  • 十日留

    同“十日饮”。清张问陶《送家鹤坪太守之任河南》诗:“临岐苦勉三馀学,痛饮难为十日留。”

  • 卖药都市

    同“韩康卖药”。元揭傒斯《大驾既幸上都》诗:“卖药都市中,疑是韩伯休。”

  • 三尸神

    同“三尸”。《金瓶梅词话》七五回:“这春梅不听便罢,听了三尸神暴跳,五脏气冲天。”【词语三尸神】   汉语大词典:三尸神

  • 偷珠

    源见“探骊得珠”。喻涉险探奇。唐元稹《出门行》:“弟沉沧海底,偷珠待龙睡。”【词语偷珠】   汉语大词典:偷珠

  • 贫贱者骄人

    贫贱中的贤人,能恪守道义,以自己的贫贱自豪,表示对富贵者的蔑视。《史记.魏世家》:“子击逢文侯之师田子方于朝歌,引车避,下谒。田子方不为礼。子击因问曰:‘富贵者骄人乎?且贫贱者骄人乎?’子方曰:‘亦贫

  • 燃煮豆萁

    同“燃萁煮豆”。宋王禹偁《谪居感事一百六十韵》:“竟举窥天管,争燃煮豆萁。”

  • 赵璧

    同“赵氏璧”。唐方干《送陈端公》诗:“随珠此去方酬德,赵璧当时误指瑕。”【词语赵璧】   汉语大词典:赵璧

  • 画雉

    北周庾信《周大将军陇东郡公侯莫陈君夫人窦氏墓志铭》:“归鞍辍露,采蘩废祀,室委眠蚕,衣留画雉。”倪璠注:“画雉,谓翟服也。翟,雉也。”古代王后、夫人之服用缯刻画之,缀以为饰。亦借以指后妃。唐温庭筠《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