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文人相轻

文人相轻

文选》卷五二,三国魏曹丕《典论.论文》:“文人相轻,自古而然。傅毅(后汉茂陵人,字武仲,博学能文)之于班固(后汉安陵人,字孟坚,九岁能属文,及长,博贯载籍,续其父班彪所著《汉书》),伯仲之间(即指在兄弟序次之间,不相上下)耳。而固小之(轻视傅毅),与弟超书曰:‘武仲以能属文,为兰台令史,下笔不能自休。’夫人善于自见,而文非一体,鲜能备善,是以各以所长,相轻所短。”

所谓“文人相轻”,是指文人各以自己才学之所长,轻视他人之所短。这种风气,由来已久。这是知识分子中一种常见的弊病。正确的态度,应该是互相尊重,各以别人之所长补己之所短。只有这样,才能不断丰富提高自己,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文人相轻》:“老是说着同样的一句话是要厌的。在所谓文坛上,前年嚷过一回‘文人无行’,去年是闹了一通‘京派和海派’,今年又出了新口号,叫作‘文人相轻’。”“但我们现在所处的并非汉魏之际,也不必恰如那时的文人,一定要‘各以所长,相轻所短。’”


主谓 轻,轻视。文人自傲,互相轻视。语出三国魏·曹丕《典论·论文》:“文人相轻,自古而然”。△贬义。多用于形容知识分子中互相看不起。→自相水火 ↔互相标榜


解释轻:轻视。指文人之间相互轻视,彼此不服气。

出处三国魏·曹丕《典论·论文》:“文人相轻,自古而然。”

曹丕既是一名政治家,又是一名文学家,他的《典论·论文》是我国古代文学理论的名篇。其中开篇即说道:文人之间相互轻视,自古以来就是这样。傅毅(字武仲)和班固一起编写史书,两人文才相当,不分高下,然而班固轻视傅毅。他在写给弟弟班超的信中说:“傅武仲因为能写文章当了兰台令史的官职,然而一旦下笔写作就失去控制,不能自己停止。”人们总是善于看到自己的优点,然而文章不是只有一种体裁,很少有人各种体裁都擅长,因此人们总是以自己所擅长的方面来轻视别人所欠缺的方面。俗话说:“家中的一把破扫帚,也会当做千金宝。”这是看不清自己缺点的毛病啊!

曹丕在文章中继续说:当今的名流,即如孔融、陈琳、王粲、徐幹、阮瑀、应玚、刘桢,他们七人对于学问无所不懂,对于文辞出口成章,在文坛上各自驰骋、并驾齐驱,但要叫他们互相钦服,也非常困难。因此有识之士能先审视自己然后衡量别人,这样才能免于文人相轻的毛病。

例句

新一代的知识分子,应当摒弃“文人相轻”的陈腐观念。


【词语文人相轻】  成语:文人相轻汉语词典:文人相轻

猜你喜欢

  • 攀鸿之志

    源见“攀鸿”。喻远大的志向。宋范仲淹《上张侍郎启》:“闻汉将出守,遽彰集凤之仁;蜀客寓言,适起攀鸿之志。”

  • 牵黄

    同“牵黄犬”。清钱谦益《九日宴集含晖阁醉歌》:“试问中书传仰药,何似上蔡行牵黄?”【词语牵黄】   汉语大词典:牵黄

  • 孤军深入

    孤立无援的军队深入敌区作战。出自唐裴行俭事迹。裴行俭(619-682年),绛州闻喜(今山西闻喜)人。贞观中,举明经,拜左卫仓曹参军。显庆二年(657年)迁长安令。麟德二年(665年)拜安西大都护,后调

  • 泣珠

    晋.张华《博物志》卷九:“南海外有鲛人,水居如鱼,不废织绩,其眼能泣珠。从水出,寓人家,积日卖绢。将去,从主人索一器,泣而成珠满盘,以与主人。”旧本题东汉.郭宪《洞冥记》卷二也记载说:味勒国在日南,其

  • 沉静寡言

    《逸周书.官人解》:“沉静而寡言,多稽而俭貌,曰质静者也。”因以“沉静寡言”谓性格深沉文静而不多言语。《太平广记》卷一一二引唐.牛肃《纪闻》:“公子沉静寡言,少挺异操,河东侯器其贤。”亦作“沉静少言”

  • 苏小小

    宋.郭茂倩《乐府诗集.杂歌谣辞.苏小小歌序》:“一曰《钱塘苏小小歌》。《乐府广题》曰:‘苏小小,钱塘名倡也,盖南齐时人。”苏小小为南齐钱塘名妓,杭州有苏小小墓。自唐以来,苏小小及苏小小墓便成为诗歌等文

  • 师锡

    《书.尧典》:“师锡帝曰:‘有鳏在下,曰虞舜。’”孔传:“师,众;锡,与也。”后因以“师锡”指众人举荐推许。晋陆机《汉高祖功臣颂》:“无知睿敏,独昭奇迹,察侔萧相,贶同师锡。”唐陆贽《奉天论前所答奏未

  • 虫叶成字

    《汉书.五行志中之下》:“昭帝时,上林苑中大柳树断仆地,一朝起立,生枝叶,有虫食其叶,成文字,曰‘公孙病已立’。”病已,汉宣帝名。后以“虫叶成字”指称谶纬。南朝 梁刘勰《文心雕龙.正纬》:“于是伎数之

  • 彰善瘅恶,树之风声

    彰:表扬。瘅( ㄉㄢˋ dàn ):憎恨。风声:风气,声名。 表彰善良,憎恨邪恶,树立良好风气。语出《书.毕命》:“旌别淑慝,表厥宅里,彰善瘅恶,树之风声。”《文心雕龙.史传》:“自周命维新,姬公

  • 游岱之魂

    源见“游岱”。指人死后的魂灵。唐白居易《得景嫁殇邻人告违禁景不伏》:“纵近倾筐之岁,且未从人;虽有游岱之魂,焉能事鬼?”【词语游岱之魂】  成语:游岱之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