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斗酒彘肩

斗酒彘肩

参见“鸿门彘肩”。


【典源】《史记·项羽本纪》:“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跽 (ji) 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啗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史记·樊郦滕灌列传》、《汉书·樊哙传》亦载,文大略同。

【今译】 楚汉相争时,项羽在鸿门设宴请沛公刘邦,计划在宴会上杀他。席上项庄拔剑起舞,想乘机刺杀刘邦,情势危急。张良至营门告诉樊哙,樊哙即持盾撞倒卫士闯入,目瞪项羽,怒发上指,项羽按剑戒备,问是谁? 张良说是刘邦的陪乘樊哙。项羽赐樊哙斗酒和生猪腿,樊哙一饮而尽,将猪腿放在盾上,用剑切着吃,并表示决不怕死 樊哙的言行震慑了项羽,使其谋害刘邦的计划未能实现。

【释义】 后以此典形容人言行豪壮,勇敢无畏。

【典形】 斗酒彘肩、鸿门一彘肩、咀彘肩、彘肩酒、割彘肩、噉彘肩。

【示例】

〔斗酒彘肩〕 宋·刘过《沁园春·寄辛承旨》:“斗酒彘肩,风雨渡江,岂不快哉!”

〔鸿门一彘肩〕 清·王夫之《读甘蔗生遣兴诗》:“婷婷三尸队, 且噉鸿门一彘肩。”

〔咀彘肩〕 晋·潘岳《西征赋》:“樊抗愤以卮酒,咀彘肩以激扬。”

〔彘肩酒〕 宋·陆游《遣兴》:“壮心易尽彘肩酒,义气肯贪熊掌鱼。”


【词语斗酒彘肩】  成语:斗酒彘肩

猜你喜欢

  • 移天易日

    《晋书.齐王同传》:“赵庶人听任孙秀,移天易日。”“移天易日”,比喻权臣擅权,偷天换日,为所欲为。《北史.广平王匡传》:“虽未指鹿为马,移无徙日,实使蕴藉之士,耸气座端;怀道之夫,结舌筵次。”并列 比

  • 翘馆

    同“翘材之阁”。宋沈辽《七言奉记三衢赵少师》:“昔年翘馆青衫客,非佛非仙江水东。”【词语翘馆】   汉语大词典:翘馆

  • 秋蛇春蚓

    同“春蚓秋蛇”。宋苏轼《次韵米芾二王跋尾》诗之一:“秋蛇春蚓久相杂,野鹜家鸡定谁美。”【词语秋蛇春蚓】  成语:秋蛇春蚓

  • 祸起萧墙

    《论语.季氏》:“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孔子曰:‘……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东汉.郑玄注:“萧之言肃也;墙谓异也。君臣相见之礼,至屏而加肃敬焉,是以谓之萧墙。后季

  • 当垆卓女

    源见“文君沽酒”。借指卖酒女郎。唐元稹《和李校书题新乐府十二首.西凉伎》:“楼下当垆称卓女,楼头伴客名莫愁。”

  • 射子

    《南史.羊侃传》:“羊侃字祖忻,泰山梁父人也。……太清二年,复为都官尚书。侯景反,攻陷历阳,帝问侃讨景之策,侃求以二千人急据采石,令邵王袭取寿春,使景进不得前,退失巢窟,乌合之众,自然瓦解。议者谓景未

  • 韩市呼天

    指战国时刺客聂政的姐姐聂荣献身为弟扬名的故事。《史记.刺客列传》:聂政刺杀韩相侠累后,自己刮破脸面,挖出眼珠,剖腹而死。韩国以重赏寻求能认出杀侠累的人。聂荣得知后,赶到韩国,曰:“士固为知己者死,今乃

  • 绕朝谋

    源见“绕朝策”。指春秋 秦大夫绕朝向秦康公谏阻士会归晋的谋略。柳亚子《汉家行》:“秦庭倘用绕朝谋,桥陵应祝轩辕寿。”

  • 斐豹请焚丹书

    《左传.襄公二十三年》:“初,斐豹,隶也,著于丹书。栾氏之力臣曰督戎,国人懼之,斐豹谓宣子曰:‘苟焚丹书,我杀督戎。’宣子喜曰:‘而杀之,所不请於君焚丹书者,有如日。’乃出豹而闭之,督戎从之,踰隐而待

  • 衍波笺

    《诗话总龟》卷三四引宋王直方《直方诗话》:“萧贯少时,尝梦至宫廷中……见群妇人如神仙,视贯,惊问何所从来?贯愕然,亦不知对。贯自陈进士,能为诗。中有一人授贯纸,曰:‘此所谓衍波笺,烦赋《宫中晓寒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