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曹冲称象

曹冲称象

参见:称象


【典源】 《三国志·魏书·曹冲传》:“邓哀王冲字仓舒。少聪察岐嶷,生五六岁,智意所及,有若成人之智。时孙权曾致巨象,太祖曹操欲知其斤重,访下群之,咸莫能出其理。冲曰:‘置象大船之上,而刻其水痕所至,称物以载之,则校可知矣。’太祖大悦,即施行焉。”

【今译】 曹冲字仓舒,是曹操的儿子,他天资聪颖,思路敏捷,五六岁时,智力就达到了成年人的水平。当时孙权给曹操送来一头大象,曹操想知道大象的重量,就向群臣征询如何称重,可谁也感到无计可施。这时曹冲说:“可将大象牵到空船上,在船舷边标出吃水深度,然后把大象牵上岸,往船上装土石,直装到船下沉至所刻记号为止。再称出这些土石的重量,也就知道大象的重量了。”曹操听了非常高兴,马上照着去做。

【释义】 后以此典称颂人子年幼聪慧。

【典形】 秤象、称象于船。

【示例】

〔秤象〕 唐·王维《恭懿太子挽歌》:“射熊今梦帝,称象问何人。”

〔称象于船〕 北周·庾信《周大将军崔说神道碑》:“观虎于槛,龆发不惊;称象于船,胜衣能对。”


猜你喜欢

  • 拥牛衣

    同“卧牛衣”。宋陆游《上书乞祠》诗:“此去敢辞依马磨,向来真惯拥牛衣。”

  • 博浪金椎

    同“博浪椎”。清朱彝尊《水龙吟.谒张子房祠》词:“当年博浪金椎,惜乎不中秦皇帝。”

  • 王粲去国

    《三国志.魏书.王粲传》:“献帝西迁,粲徙长安,左中郎将蔡邕见而奇之……年十七,司徒辟,诏除黄门侍郎,以西京扰乱,皆不就。乃之荆州依刘表。”《文选》卷二十三王仲宣(粲)《七哀诗二首》其一:“西京乱无象

  • 桓伊独吹

    源见“桓伊三弄”。称赞人擅长吹笛。北周庾信《对酒》诗:“惟有龙吟笛,桓伊能独吹。”

  • 眼观四处,耳听八方

    形容熟悉周围环境,反应灵敏。《封神演义》第五三回:“为将之道,身临战场,务要眼观四处,耳听八方。”洪深《电影戏剧表演术》第六章:“演员要想把剧中人丰富化,先得把他自己的生活丰富化;他得有灵敏的感觉,眼

  • 海翁狎鸟

    同“海上鸥盟”。清程先贞《还山春争》诗:“园客收蚕行作茧,海翁狎鸟坐忘机。”

  • 彀中

    源见“英雄入彀”。本谓箭射出去所能达到的有效范围。引申指朝廷之内。宋苏轼《答曾学士启》:“恭以圣神在御,政化惟新。顾吁俊之无方,岂拔贤而待次。贱如莘野,犹为席上之珍;远若傅岩,尽入彀中之选。”亦喻牢笼

  • 点睛之笔

    指文章或绘画的传神绝妙之处。《晋书.顾恺之传》记载,恺之每画完一人像,几年都不点上眼睛。有人问为什么,他说:“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偏正 使文章传神、警辟升华之语。语本《晋书·顾恺之传》:“恺之每画

  • 一失足成千古恨

    42` 一犯错误,抱恨无穷。明代杨仪《明良记》:“唐解元寅既废弃,诗云:‘一失脚成千古笑,再回头是百年人。’”后多用作“一失足成千古恨”。主谓 失足,误入歧路。千古,永久。偶一失足,顿成终身不能补救的

  • 看羊属国

    源见“苏武节”。比喻谪守的地方官。属国,典属国的略称。苏武归汉后封此官。宋苏轼《玉盘盂》诗之二:“负郭相君初择地,看羊属国首吟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