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曾母投杼

曾母投杼

杼(zhù注):织布机上来回穿织的线梭子。此典指曾参母亲听到多次流言,也扔掉织布线梭子而逃避。后以此典比喻人言可畏。曾参(前505年——前436年),又称曾子,字子舆。鲁国南武城(今山东费县)人。孔子学生,春秋末儒者。以孝著称。提出“吾日三省吾身”之修养方法。认为“忠恕”是孔子“一以贯之”思想。相传《大学》是他撰著,后被儒家尊为“宗圣”。从前曾参住在费城,鲁国有个与曾参同姓名之人杀了人,别人告诉曾参母亲说:“曾参杀死人。”他母亲正在织布,神色镇定自如;过一会,另一个人又来告诉她说:“曾参杀死人。”他母亲还是织布,神色还能镇定;过一会,又有一个告诉她说:“曾参杀死人。”他母亲丢下织布之线梭子,走下织布机,越墙逃跑了。凭着曾参之贤德和他母亲对他的信任,有三个人怀疑他而传来流言,他母亲也就当真害怕曾参杀死人。此典又作“谗言三至”、“谗言三及”、“慈母疑”、“曾参杀人”、“曾家机”、“投杼”、“三言移曾母”、“曾参错见”、“投梭贤母误”、“投杼母”。

【出典】:

史记》卷71《樗里子甘茂列传》2311页:“昔曾参之处费,鲁人有与曾参同姓名者杀人,人告其母曰:‘曾参杀人。’其母织自若(原来样子,临事镇定)也。顷之(片刻),一人又告之曰:‘曾参杀人。’其母尚织自若也。顷又一人告之曰:‘曾参杀人。’其母投杼下机,逾(越过)墙而走。夫以曾参之贤与其母信之也,三人疑之,其母惧焉。”

【例句】:

三国魏·曹植《当墙欲高行》:“众口可以铄金,谗言三至,慈母不亲。” 唐·李白《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曾参岂是杀人者,谗言三及慈母惊。” 唐·李端《杂歌》:“伯奇掇蜂贤父逐,曾参杀人慈母疑。” 唐·韩愈《释言》:“市有虎,而曾参杀人,谗者之效也。” 唐·白居易《思子台有感》:“曾家机上闻投杼,尹氏园中见掇蜂。” 宋·徐铉《大宋左千牛卫上将军陇西公墓志铭》:“投杼致慈亲之惑,乞火无里妇之辞。” 宋·陈师道《谢傅监》:“三言移曾母,投杼公何如。” 元·白朴《墙头马上》:“赤紧的陶母熬煎,曾参错见,太公跋扈。” 明·徐渭《予寓圃亦产双瓜》:“投梭贤母误,避杖走儿狷。” 清·唐孙华《年家子杨位凝家贫出游不遂》:“尚闻投杼母,岂有下机妻。”


主谓 比喻流言可畏。《三国志·吴书·孙权传》:“朕以不明,虽有~之疑,犹冀言者不信,以为国福。”△多用于流言传播方面。


【典源】《战国策·秦策二》:“昔者曾子处费 (bi),费人有与曾子同名族者而杀人,人告曾子母曰:‘曾参杀人。’曾子之母曰:‘吾子不杀人。’织自若。有顷焉,人又曰:‘曾参杀人。’其母尚织自若也。顷之,一人又告之曰:‘曾参杀人。’其母惧,投杼 (zhu) 逾墙而走。夫以曾参之贤,与母之信也,而三人疑之,则慈母不能信也。” 《新序·杂事》亦载,费人作“郑人”。《史记·樗里子甘茂列传》亦载。

【今译】 春秋时曾参 (字子舆) 住在费邑,费邑人中有与曾参同名同族的人杀了人,有人跑去告诉曾参母亲:“曾参杀了人。”曾母说:“我儿子不会杀人。”照旧织布。过了一会儿,又有人来告诉:“曾参杀了人。”曾母仍勉强织布。又过了一会儿,又有人来告诉她:“曾参杀了人。”曾母害怕,扔下织布梭子爬墙逃走。以曾参这样的贤人,与曾母这样了解儿子的人,有三个人来传告流言,就连慈母也不能不相信了。

【释义】 后以此典形容流言可畏。

【典形】 谗言三及、谗言三至、慈母疑,三言疑曾母、投梭贤母误、投杼、投杼母、曾家机、曾参错见、曾参杀人、投杼惑慈亲、曾参不杀人。

【示例】

〔谗言三及〕 唐·李白 《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曾参岂是杀人者,谗言三及慈母惊。”

〔谗言三至〕 三国·曹植《当墙欲高行》:“众口可以铄金,谗言三至,慈母不亲。”

〔慈母疑〕 唐·李端《杂歌》:“伯奇掇蜂贤父逐,曾参杀人慈母疑。”

〔三言疑曾母〕 宋·陈师道《谢傅监》:“三言移曾母,投杼公何如。”

〔投梭贤母误〕 明·徐渭《予寓圃亦产双瓜》:“投梭贤母误,避杖走儿獧。”

〔投杼〕 宋·徐铉《大宋左千牛卫上将军陇西公墓志铭》:“投杼致慈亲之惑,乞火无里妇之辞。”

〔投杼母〕 清·唐孙华《年家子杨位凝家贫出游不遂》:“尚闻投杼母,岂有下机妻。”

〔曾家机〕 唐·白居易《思子台有感》:“曾家机上闻投杼,尹氏园中见掇蜂。”

〔曾参错见〕 元·白朴《墙头马上》:“赤紧的陶母熬煎,曾参错见,太公跋扈。”

〔曾参杀人〕 唐·韩愈《释言》:“市有虎,而曾参杀人,谗者之效也。”


【词语曾母投杼】  成语:曾母投杼汉语词典:曾母投杼

猜你喜欢

  • 道南宅

    晋.陈寿《三国志.吴书.周瑜传》:“瑜长壮有恣貌。初,孙坚兴义兵讨董卓,徙家于舒。坚子策与瑜同年,独相友善,瑜推道南大宅以舍策,升堂拜母,有无通共。”周瑜把自己处在路南边一所大宅院送给孙策居住,并把孙

  • 忘机鸥鸟

    同“忘机鸥鹭”。金元好问《寄希颜》诗之一:“动色云山如有喜,忘机鸥鸟亦相亲。”

  • 鹤鸡殊羽翼

    源见“鹤立鸡群”。比喻高下分明。唐黄滔《出京别崔学士》诗:“不道鹤鸡殊羽翼,许依龙虎借风云。”

  • 二分空

    源见“一分流水二分尘”。指春已将暮。元王恽《双鸳鸯.柳圈辞》曲之三:“问春工,二分空,流水桃花扬晓风。”

  • 视虱如轮

    同“虱悬轮”。清康有为《广艺舟双楫序》:“蟭螟之巢蚊睫,蟭螟之睫,又有巢者;视虱如轮,轮之中,虱复傅缘焉。”【词语视虱如轮】  成语:视虱如轮汉语大词典:视虱如轮

  • 桐珪

    同“桐圭”。唐许孟容《享文恭太子庙乐章》:“桐珪早贵,象辂追设。”【词语桐珪】   汉语大词典:桐珪

  • 甘橘为奴

    源见“千头木奴”。谓植果树增加收入。宋李清照《瑞鹧鸪.双银杏》词:“风韵雍容未甚都,尊前甘橘可为奴。”按,此以甘橘比银杏。

  • 置水之情

    《文选》卷五十九沈休文(约)《齐故安陆昭王碑文》唐.李善注引《东观汉记》:“庞参,字仲达,拜汉阳太守。郡民任棠者,有奇节,参到,先候之。棠不与言,但以薤(音xiè,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味辛辣)一本,水

  • 鶢鶋

    《国语.鲁语上》:“海鸟曰‘爱居’,止于鲁东门外三日,臧文仲使国人祭之。展禽曰:‘越哉,臧孙之为政也……今海鸟至,已不知而祀之,以为国典,难以为仁且智矣……今兹海其有灾乎?夫广川之鸟兽,恒知避其灾也。

  • 乌鹊南飞

    三国 魏曹操《短歌行》:“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后以“乌鹊南飞”感慨人生漂泊。唐刘沧《八月十五日夜玩月》诗:“中秋朗月静天河,乌鹊南飞客恨多。”【典源】 曹操《短歌行》诗:“越陌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