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杀风景

杀风景

唐.李商隐《杂纂》卷上记载:“花间喝道,看花泪下,苔上铺席,斫却垂杨,花下暴裩,游春重载,石筍系马,月下把火,妓筵说俗事,果园种菜,背山起楼,花架下养鸡鸭,对花啜茶,煮鹤烧琴”为“杀风景之事”。原指有损美景,败人雅兴之举。后泛指一些令人扫兴、不悦的遭遇。鲁迅《花边文学.安贫乐道法》:“这也是一张少见的富有诗趣的药方,不过也有煞风景在后面。”


述宾 破坏美好景物。比喻败坏兴致。唐·李商隐《杂纂》卷上记载:“花间喝道,看花泪下,苔上铺席,斫却垂杨,花下晒裈,游春重载,石笋系马,月下把火,妓筵说俗事,果园种菜,背山起楼,花架下养鸡鸭为‘杀风景之事’”。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二》:“赏花韵事步月雅人,奈何与小人较量,致~?”△贬义。用于在兴高采烈场合,发生伤损美景事,使人扫兴。→大杀风景大煞风景 ↔兴致勃勃。 也作“煞风景”。


风景就是风光、景色。“杀风景”是什么意思呢? 风景能 “杀”吗?

“杀”,在这里指的是灭杀、毁损之意。风景被灭杀、毁坏了,人也就感觉了无生趣了。因此,“杀风景”就是毁损景物、败人兴致的意思。

那么,哪些情形谓之 “杀风景”呢?

唐·李商隐 《杂纂》卷上有详细记载,大凡清泉濯足、花上晒裈、背山起楼、焚琴煮鹤、对花啜茶、松下喝道、斫却垂柳、月下把火,等等,都称之为 “杀风景”。总之,凡与当时场景不协调者,大约皆可算作 “杀风景”之事。比如,鲁迅 《书信集·致山本初枝》中写道: “龙华的桃花虽已开,但警备司令部占据了那里,大杀风景,游人似乎也少了。”

宋·蔡绦 ( tāo) 《西清诗话》记载说: “晏元献……有 ‘未向人间杀风景’句。”自此 “杀风景”之语颇著于世。


【词语杀风景】  成语:杀风景汉语词典:杀风景

猜你喜欢

  • 死亡无日

    无日,没有多少日子。谓死期将近矣。出自隋末唐初李密之语。李密(582-618年),字玄邃(suì遂),又字法主,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隋时袭父爵为蒲山郡公。大业九年(613年)从杨玄感起兵反隋,兵

  • 青天坠

    源见“杞人忧天”。指无端自扰之事。元张昱《感事》诗:“杞人惟恐青天坠,精卫难期碧海干。”

  • 苍梧龙去

    《礼记.檀弓上》:“舜葬于苍梧之野。”又《史记.五帝本纪》:“〔舜〕践帝位三十九年,南巡狩,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疑。”旧称帝王为龙,后因以“苍梧龙去”表示帝王之死。柳亚子《碧云寺谒孙先生衣冠墓》诗

  • 虎溪相送

    晋无名氏《莲社高贤传.百二十三人传》:“陆修静,吴兴人,早为道士,置馆庐山。时远法师(慧远,一作惠远)居东林,其处流泉匝寺,下入于溪。每送客至此,辄有虎号鸣,因名虎溪。后送客未尝过。独陶渊明与修静至,

  • 伐毛换髓

    源见“伐毛洗髓”。削去旧的毛发,换去旧的骨髓。比喻彻底改变原来的面貌。明梅鼎祚《昆仑奴》四折:“你此去伐毛换髓,变性逃形,我何处会得你着?”并列 削去原来的毛发,换掉原来的骨髓。比喻彻底改变旧的面貌。

  • 临邛沽酒客

    源见“文君沽酒”。指落魄未遇时的司马相如。唐汪遵《升仙桥》诗:“应讶临邛沽酒客,逢时还作汉公卿。”

  • 殷鉴不远

    《诗经.大雅.荡》:“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殷,指殷商;夏后,指夏桀,夏桀荒淫暴虐,为商汤所灭。这句话的意思是:可以做为殷商的借鉴并不远,被商灭亡的夏朝的沉痛教训,便是一面镜子。这也就是说,殷商的后

  • 患生于所忽,祸发于细微

    患:忧患,祸患。忽:不注意。 表示祸患常常发生在人们所忽视的细小的事件上。语出汉.刘向《说苑.敬慎》:“嗜欲使行亏,谗谀乱正心,众口使意回,忧患生于所忽。祸起于细微。”《后汉书.冯衍传》:“衍因说廉

  • 曹娥

    源见“孝女寻尸”。泛指孝女。清王端履《重论文斋笔录》卷四:“苗山窆石共千古,是时黄绢无曹娥。”【词语曹娥】   汉语大词典:曹娥

  • 拉朽摧枯

    ①比喻易于打垮对方。《旧五代史·唐书·庄宗纪一》: “以吾愤激之众,击彼骄惰之师,拉朽摧枯,未云其易,解围定霸,在此一役。” ②借指打击年高体衰之人。宋陆游《上丞相参政乞宫观启》: “拉朽摧枯,竟为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