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李贺诗囊

李贺诗囊

源见“锦囊佳句”。指贮诗之袋。宋陆游《衡门独立》诗:“宋清药卷贫来积,李贺诗囊病后空。”


【典源】 唐·李商隐《李贺小传》:李贺“每旦日出与诸公游,未尝得题然后为诗,如他人思量牵合,以及程限为意。恒从小奚奴,骑疲驴,背一古破锦囊,遇有所得,即书投囊中。及暮归,太夫人使婢受囊出之,见所书多,辄曰:‘是儿要当呕出心始已耳。’上灯与食,长吉从婢取所书,研墨叠纸足成之,投他囊中。非大醉及吊丧日,率如此,过亦不复省。”《新唐书·文艺传》亦载,文略。

【今译】 唐代李贺 (字长吉,河南昌谷人) 每次早晨出去与亲朋等同游,从未先得了题目然后才写诗,像别人那样联缀凑句,限日期成诗。他都是带着小奴仆,骑匹瘦驴,背一个旧破锦囊,想出佳句,即写下投入囊中。傍晚归家,他母亲让婢女接过锦囊打开看,见写的诗句多,就说:“这孩子要把心呕出来才算完呀!”点上灯吃过饭后,李贺从婢女那取过诗句,磨墨铺纸将诗句续成完篇,再投到别的囊里。除了大醉及吊丧日子,几乎每天如此,写过了也不再留意。

【释义】 后以此典形容写诗、诗作等。

【典形】 昌谷空囊、古锦、古锦句囊、古锦囊、锦囊、李贺诗囊、罗囊、囊句、囊开古锦、囊中绣句、诗裁锦囊、诗囊、诗囊羞涩、奚囊、奚奴锦、锦囊诗句、古锦诗囊、囊中诗、探古锦、诗满囊。

【示例】

〔昌谷空囊〕 宋·陆游《宿近村》:“邯郸倦枕晨炊熟,昌谷空囊晚醉归。”

〔古锦〕 宋·苏辙《次莫州通判刘泾韵》之二:“古锦屡闻新诗句,弊貂方竞苦寒时。”

〔古锦囊〕 宋·黄庭坚《将次施州先寄张十九使君》:“收拾从来古锦囊,今知老将敌难当。”

〔锦囊〕 宋·苏舜钦《送王杨庭著作》:“落笔多佳句,时应满锦囊。”

〔李贺诗囊〕 宋·陆游 《衡门独立》:“宋清药券贫来积,李贺诗囊病后空。”

〔囊句〕 明·魏大中《临江仙·钱塘怀古》:“但供侬醉后,囊句付奚奴。”

〔囊开古锦〕 宋·陈与义《和孙升之》:“囊开古锦湖山出,何意一星窥妙文。”

〔囊中绣句〕 宋·陈师道《送泽之过维扬》:“囊中锈句归应满,不负韦郎五色笺。”

〔诗裁锦囊〕 元·沈禧《一枝花》:“诗裁锦囊奚奴捕,醉压雕鞍侍女扶。”

〔诗囊〕 清·赵执信《题大木所寄晴川集后》:“前年送君往武昌,赠君束锦充诗囊。”

〔奚囊〕 清·程先贞《和田纶霞商河道中作》:“饶有奚囊探丽句,瑶华折寄最繁枝。”

〔奚奴锦〕 金·元好问《甲辰三月旦日》:“新诗写入奚奴锦,从此他乡不算春。”


猜你喜欢

  • 筑中置铅

    筑(zhú竹):古击弦乐器。此典指高渐离把铅块暗藏在筑弦乐器中,利用进见时机,击打秦始皇。比喻抗击强暴的壮烈行为。高渐离,战国末年燕国(都蓟,今北京城西南)人。擅长敲击筑弦乐器。燕太子丹派荆轲谋刺秦王

  • 天上麒麟

    麒麟:古人传说中一种吉祥的神兽。这儿比喻神童。旧时用以夸奖别人的孩子优秀、出众。徐陵(507-583年),南朝陈文学家,字孝穆,东海郯(今山东郯城)人。其诗文艳丽、绮靡,是当时宫体诗的主要作者,与庾信

  • 信近于义,言可复也

    近:接近,符合。复:实行,实践。 所守的诺言要符合于义,这诺言才能实践。 古人认为讲“信用”要以“义”为标准。语出《论语.学而》:“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宋.田锡《直论

  • 女怀清台

    秦始皇为蜀寡妇清筑的台,在今四川省长寿县南。《史记.货殖列传》:秦巴寡妇清,夫得丹穴,擅利而家富。夫死,妇能守其业,用财自卫,人不敢犯,始皇以为贞妇而客之,为筑“女怀清台”。

  • 覆楚奔吴

    《史记.伍子胥传》:“(子胥)父奢兄尚都被楚王(楚平王)杀害,子胥奔吴,吴封以申地,故名申胥。与孙武共佐吴王阖闾(音hélǚ)伐楚,五战入郢(音yǐng,楚都郢城),掘平王墓,鞭尸三百。”春秋时,楚国

  • 圣人之年

    《论语.述而》:“子曰:‘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邢昺疏:“此章孔子言其学《易》年也。加我数年,方至五十,谓四十七时也。”后因以“圣人之年”指五十岁,或谓四十七岁之时。宋葛立方《韵

  • 桓伊弄

    源见“桓伊三弄”。美称悠扬的笛韵。明郑若庸《玉玦记.赴试》:“山阳忽奏桓伊弄,惊回一觉扬州梦。”【词语桓伊弄】   汉语大词典:桓伊弄

  • 凤凰雏

    源见“凤雏”。喻俊杰、才士。唐杜甫《别苏溪》诗:“岂知台阁旧,先拂凤凰雏。”【词语凤凰雏】   汉语大词典:凤凰雏

  • 山鸡惜羽毛

    同“山鸡舞镜”。清吴伟业《灵岩寺放生鸡》诗之三:“敢笑山鸡惜羽毛,卑栖风雨自三号。”

  • 怀鹞

    唐.刘餗《隋唐嘉话》卷上:“太宗得鹞,绝俊异,私自臂之。望见郑公,乃藏于怀中。公知之,遂前白事,因语古帝王逸豫,征以讽谏。语久,帝惜鹞且死,而素严敬征,欲尽其言。征语不时尽,鹞死于怀中。”此事又见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