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杞人忧天

杞人忧天

指没有根据或不必要的忧虑。杞国有一个人,耽心天塌地陷,无处安身,愁得吃不下饭,睡不着觉。他的一个朋友,很为他整天发愁而担心,便去开导他说。天,是由大气积聚而成,没有什么地方没有空气,你伸腿弯腰,呼吸空气,无日不在天中生活,为什么还耽心天塌地陷呢?那个人说,天如真是由积气构成,那么,太阳、月亮、星星不会掉下来吗?开导他的人说,太阳、月亮和星星,也只是能发光的空气,即使掉下来,也不会伤着人。杞人又道,那么,地要塌陷又怎么办呢?开导他的人说,地,是由土块堆积而成,四面八方,到处都是泥土,你举脚走路,整天在大地上行走,何必耽心它会塌陷呢?杞人听了,如释重负,十分高兴。那个开导他的人也如释重负,感到十分高兴。

【出典】:

列子·天瑞》:“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邪?’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其人曰:‘奈地坏何?’晓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例句】:

唐·李白《李太白诗》3《梁甫吟》:“白日不照吾精诚,杞国无事忧天倾。” 清·赵翼《瓯北诗钞·绝句二冬暖》:“阴阳调燮何关汝,偏是书生易杞忧。”


主谓 杞国有个人担心天会塌下来。比喻毫无必要的忧虑。语本《列子·天瑞》:“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廖辉英《爱情良民》:“但转念一想,自己未免~,当事者都不想那么多,她干吗如此紧张?”△贬义。多用以表示胡思乱想方面。→庸人自扰。也作“杞国忧天”、“杞人之忧”、“杞人之虑”。


【典源】《列子·天瑞》:“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其人曰:‘奈地坏何?’晓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若躇步呲(ci) 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今译】 周代杞国有个人害怕天塌地陷,使其无处安身,以致愁得寝食俱废。另一个人为他担忧,去开导他,说:“天,不过是积聚的气,无处无气。你俯仰呼吸,都是在天的里面,怎么还会怕坠落呢?”忧者说:“天如果是积气,那日月星辰不要掉下来吗?”开导他的人说:“日月星辰,也是积气中有光芒的东西,即使坠落,也不会受伤害。”忧者又问:“那地坏怎么办?”开导者说:“地,不过是积聚的泥土,无处无泥土,充满四方。你行走跳跃,都是在地上,怎么还怕它毁坏呢?”忧者才恍然大悟,高兴起来。

【释义】 后以此典指不必要的、多余的忧虑; 也用以借指皇帝死。

【典形】 杞国痛天摧、杞国忧、杞人忧、杞人忧天、杞天崩、杞忧天坠、杞忧、杞再崩、青天坠、人忧杞国天、天坠忧、忧天、忧天倾、天坠杞人忧、忧天语、杞人思。

【示例】

〔杞国痛天摧〕 宋·黄庭坚《次韵子瞻武昌西山》:“谪去长沙忧服入,归来杞国痛天摧。”

〔杞国忧〕 唐·刘禹锡《敬宗皇帝挽歌》之二:“欲遂东人幸,宁虞杞国忧?”

〔杞人忧〕 明·杨慎《七犯玲珑·半溪李丙》:“壮心休,逃名宇宙,瞠眼尧天荡荡,不抱杞人忧。”

〔杞人忧天〕 清·邵长蘅《守城行纪时事也》:“纵令消息未必真,杞人忧天独苦辛。”

〔杞天崩〕 唐·杜甫《寄刘峡州伯华使君》:“但求椿寿永,莫虑杞天崩。”

〔杞忧〕 清·赵翼《冬暖》:“阴阳调燮何关汝,偏是书生易杞忧。”

〔杞忧天坠〕明·张煌言《得故人书至自台湾》:“杞忧天坠属谁支,九鼎如何系一丝。”

〔青天坠〕 元·张昱《感事》:“杞人惟恐青天坠,精卫难期碧海干。”

〔人忧杞国天〕清·沈元沧《夜雨与友人感赋》:“虚疑世有桃源路,共笑人忧杞国天。”

〔天堕忧〕清·黄遵宪《伦敦大雾行》:“乌知都城不见日,人人反抱天堕忧。”

〔忧天〕 宋·文天祥《赴阙》:“壮心欲填海,苦胆为忧天。”

〔忧天倾〕 唐·李白 《梁甫吟》:“白日不照吾精诚,杞国无事忧天倾。”


【词语杞人忧天】  成语:杞人忧天汉语词典:杞人忧天

猜你喜欢

  • 跃马公孙

    源见“公孙恃险”。指恃险称王之人。清程嗣立《送边秀才入成都》诗:“卧龙丞相锦江水,跃马公孙 白帝城。”【词语跃马公孙】   汉语大词典:跃马公孙

  • 擎天架海

    源见“擎天柱”、“驱石驾沧津”。比喻大才干,大本领。元 陈以仁《存孝打虎》一折:“你个将军休左猜,俺可便专心儿等待,等待你个擎天架海栋梁材。”《三国演义》三回:“贤弟有擎天架海之才,四海孰不钦敬!”见

  • 握蛇之价

    源见“隋侯之珠”。喻怀有非凡的才华,为无价之宝。《旧唐书.文苑传序》:“门罗吐凤之才,人擅握蛇之价。”

  • 迎闯王,不纳粮

    闯王:明末农民起义领袖李自成。这是一句迎接李自成起义军进京的童谣,编者为李岩(?-1644年),初名信,明末河南杞县人。崇祯十三年(1640年)被诬下狱,为红娘子劫出,投奔李自成。十六年任中营制将军。

  • 真娘墓

    唐.范摅《云溪友议》卷六:“真娘者,吴国之佳人也。时人比于钱唐苏小小,死葬吴宫之侧。行客感其华丽,竞为诗题于墓树,栉比麟臻。有举子谭铢者,吴门秀逸之士也,因书绝句,以贻后之来者。睹其题处,径游之者,稍

  • 灵蛇珠

    源见“隋侯之珠”。比喻锦绣文才。清黄宗羲《寿李杲堂五十序》:“而当日所为之文章,人人自谓握灵蛇之珠,抱荆山之玉者,竟不异虫欢鸟聒,过耳已泯。”【词语灵蛇珠】   汉语大词典:灵蛇珠

  • 郭贺露冕

    《后汉书.蔡茂列传.附郭贺》:“贺字乔卿,?阳人。拜荆州刺史,引见赏赐,恩宠隆异。及到官,有殊政。百姓便之,歌曰:‘厥德仁明郭乔卿,忠正朝廷上下平。’显宗巡狩到南阳,特见嗟叹,赐以三公之服,黼黻冕旒。

  • 出平城

    《史记.韩信传》:“信亡走匈奴。”“高皇帝居晋阳,使人视冒顿,还报曰‘可击’。上遂至平城。上出白登,匈奴骑围上,上乃使人厚遗阏氏。……居七日,胡骑稍引去。时天大雾,汉使人往来,胡不觉。”汉.刘邦追击韩

  • 三已心

    源见“三已无愠色”。指不以一再罢官为意的情怀。唐张说《赠赵侍御》诗:“长沙?作赋,任道可知浅。请从三已心,荣辱两都遣。”【词语三已心】   汉语大词典:三已心

  • 威凤祥麟

    凤有威仪。故称“威凤”;麟呈吉祥,故称“祥麟”。《宋书.符瑞志中》:“元康四年,南郡获威凤。”《宋史.乐志一》:“(太平兴国)九年,岚州献祥麟。”古人认为凤凰和麒麟是吉祥的象征,天下太平时才出现。所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