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杯水车薪

杯水车薪

形容投力太少,无济于事。孟子说,仁战胜不仁,就象是水能战胜火一样。现在那些行仁的人,就象是拿一小杯水去扑灭一车木柴所燃烧起的熊熊烈火;扑灭不了,便说是水终究战胜不了火,这样的论调又助长了那些极端不仁的人,到头来也必然会把他本来有的那点仁也丢失了。

【出典】:

孟子·告子》上:“孟子曰:‘仁之胜不仁也,犹水之胜火。今之为仁者,犹以一杯水救一车薪之火也;不熄,则谓之水不胜火,此又与于不仁之甚者也,亦终必亡而已矣。’”

【例句】:

宋·李曾伯《可斋杂稿》9:“杯水救薪,岂能苏涸;筹沙作米,安足疗饥。” 明·徐光启《闻风愤激直献刍荛疏》:“且寥寥数人,仅挟数器,杯水车薪,何济于事?”


并列 一杯水去救一车柴草所燃起的大火。比喻效力小无济于事。语本《孟子·告子上》:“今之为仁者,犹以一杯水,救一车薪之火也。”向本贵《盘龙埠》:“可是,~,这点钱怎么也填不满那个大窟窿。”△用于描写于事无补。→粥少僧多 于事无补 劳而无功 ↔行之有效。 也作“车薪杯水”、“杯水舆薪”、“杯水救薪”。


解释用一小杯水来救一大车柴产生的火。比喻力量微小,无济于事。

出处孟子·告子上》:“今之为仁者,犹以一杯水救一车薪之火也。”

推行仁爱是儒家的一贯主张。孟子认为“仁”一定能战胜“不仁”,不过在有的情况下,“仁”和“不仁”还有一个力量的强弱对比。所以有时在“不仁”占据强势时,施行仁义的人可能暂时不能战胜不行仁义的人,但是不能因为这一特殊情况而怀疑“仁”本身。孟子的这一观点记载在《孟子·告子上》中,孟子说:“仁胜过不仁犹如水终究胜过火一样。现今行使仁的人好比用一小杯水来救一大车柴产生的火,火灭不了就说水不能胜过火,这又相当厉害地助长了不仁,最终也必定会失去仁。”

近义无济于事

例句

普通人现在的工资每个月才一两千,而房子的价格动辄百十万,用工资来买房,简直是杯水车薪。


【词语杯水车薪】  成语:杯水车薪汉语词典:杯水车薪

猜你喜欢

  • 五丁壮士

    同“五丁”。宋李曾伯《八声甘州.登经济楼》词:“愿天驱、五丁壮士,挽岷 峨,生意与春还。”

  • 落梁尘

    同“歌落梁尘”。宋刘克庄《最高楼.题周登乐府》词:“八音相应谐韶乐,一声未了落梁尘。”

  • 猪肝多累

    源见“食无肝”。谓在生活上给地方官等增添麻烦。清 舒拉《感遇》诗之四:“象齿既自焚,猪肝亦多累。”

  • 竖貂

    同“竖刁”。《汉书.古今人表序》:“齐桓公,管仲相之则霸,竖貂辅之则乱。”清张笃庆《明季咏史》之四:“一任竖貂盘社鼠,谁将盐铁议弘羊?”【词语竖貂】   汉语大词典:竖貂

  • 题字柱

    源见“题桥柱”。借指立志求取功名富贵之处。清赵翼《卢抱经学士以雍正壬子补弟子员今岁壬子又见诸子游庠作重逢入泮诗纪事敬贺四律》之二:“尚有昔年题字柱,便当古迹弃?关。”

  • 盐梅和鼎

    《书.说命下》载:殷高宗武丁命傅说作相,曰:“若作和羹,尔惟盐梅。”孔传:“盐咸梅醋,羹须咸醋以和之。”后因以“盐梅和鼎”为称颂宰相的典故。唐沈佺期《和户部岑尚书参迹枢揆》:“盐梅和鼎食,家声众所归。

  • 移山志

    源见“愚公移山”。喻宏伟大志。唐许浑《送岭南卢判官罢职归华阴山居》诗:“东堂旧屈移山志,南国新留煮海功。”【词语移山志】   汉语大词典:移山志

  • 柯斧

    《诗.豳风.伐柯》:“伐柯伐柯,其则不远。”郑玄笺:“伐柯者必用斧,其大小长短,近取法于柯。”后因以“柯斧”喻法规。晋葛洪《抱朴子.良规》:“严操柯斧,正色供绳,明赏必罚,有犯无赦。”同“斧柯”。《聊

  • 给丧

    《史记.周勃世家》:“绛侯周勃者,沛人也。其先卷人,徙沛。勃以织薄曲为生,常为人吹箫给丧事。”西汉周勃,在未曾参加反秦前,只不过是个奏哀乐的乐人。后遂用为咏出身微贱的吹鼓手之典。唐.杜牧《杜秋娘诗》:

  • 宴安酖毒

    《左传.闵公元年》:“狄人伐邢,管敬仲言於齐侯曰:‘戎狄豺狼,不可厌也;诸夏亲呢,不可弃也;宴安昵毒,不可怀也。……’”管仲对齐桓公说:“安居享乐就如毒药一般,所以绝对不可以贪恋。”后以“宴安昵毒”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