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沆瀣一气

沆瀣一气

钱易南部新书》戊集载:唐代崔瀣参加科举考试,被考官崔沆录取,当时有人嘲笑说:“座主门生,沆 瀣一气。”后以“沆瀣一气”指气味相投的人联结一起。今多用于贬义。清 和邦额《夜谭随录.某太医》:“天之报施老奴者,如此不爽,纵有百子,亦必沆 瀣一气,岂复有以德报怨者?”


主谓 比喻气味相投的人结合在一起。宋·钱易《南部新书》戊集载,唐朝崔瀣参加科举考试,被考官崔沆录取。当时有人嘲笑说:“座主门生,~。”王火《战争和人》8卷:“他是个会看潮流也识时务有点两面的人物,同他见见,并非同他~,没有什么不好。”△贬义。用于指人勾结在一起做坏事。→狼狈为奸 一丘之貉 ↔格格不入


“沆 ( hànɡ) 瀣 ( xiè) 一气”指气味相投、互相勾结,用于贬义。

沆瀣”为什么 “一气”呢?

沆瀣”,夜间的水气、露水。 《集韵》: “沆瀣,海气。一曰露气,一曰北方夜半之气。”夜里的水气、露气自是同类之物,难以区分开来,故为 “一气”。所以气味相投谓之 “沆瀣一气”。

宋·钱易 《南部新书·戊集》: “又乾符二年,崔沆放崔瀣,谭者称座主门生,沆瀣一气。”这说的是唐代读书人崔瀣,进京赴试,榜上有名,心中十分高兴。可是,他不久听人议论说,自己能考上,是因为主考官叫崔沆,二人是同姓师生关系,名字的意思也差不多,所以开玩笑说他俩是 “座主门生,沆瀣一气”。崔瀣根本不认识考官崔沆,人们这样说,他真感到十分冤枉。

后来,“沆瀣一气”也就传用开来,意指互相勾结、臭味相投。宋·王谠 《唐语林·补遗》有详载。


【词语沆瀣一气】  成语:沆瀣一气汉语词典:沆瀣一气

猜你喜欢

  • 式微

    《诗经.邶风.式微》:“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春秋时,狄国侵犯黎国(均在今山西长治一带),黎侯兵败逃往卫国。卫君拿出两座小城安置黎侯。黎

  • 东门黄犬

    源见“叹黄犬”。指为官遭祸,抽身悔迟。南朝 陈徐陵《梁贞阳侯重与王太尉书》:“东门黄犬,固以长悲;南阳白衣,何可复得!”宋朱熹《水调歌头》词:“请看东门黄犬,更听华亭清唳,千古恨难收。”其他 出城门,

  • 坐驰

    身子虽不动,而心神己经离散。《庄子.人间世》:“瞻彼阕者,虚室生白,吉祥止止。夫且不止,是之谓坐驰。”成玄英疏:“苟不形同槁木,心若死灰,则虽容仪端拱,而精神弛鹜,是谓形坐而心弛者也。”阕:空虚。止止

  • 汉家侧席

    《后汉书.章帝纪》载:汉章帝曾下诏:“朕思迟直士,侧席异闻。”李贤注:“侧席,谓不正坐,所以待贤良也。”后因以“汉家侧席”为帝王求贤的典故。唐钱起《送褚大落第东归》诗:“汉家侧席明扬久,岂意遗贤在林薮

  • 道士坠驴

    同“陈抟堕驴背”。清 丘逢甲《四叠前韵》之八:“道士坠驴天下定,香孩 夹马圣人生。”【词语道士坠驴】  成语:道士坠驴汉语大词典:道士坠驴

  • 马角

    源见“乌头白,马生角”。比喻不能实现的事。亦比喻苦熬出头,创建奇迹。清杜濬《偶然小饮和王歙州》:“骊珠兄弟得,马角古今迟。”清吴兆骞《赠孔叟》诗:“可怜丧乱识凫毛,敢道精诚生马角。”【词语马角】   

  • 双成

    旧题东汉.班固《汉武帝内传》:“王母乃命诸侍女王子登弹八琅之璈,又命侍女董双成吹云和云笙……”(据《五朝小说大观》本)神话传说,西王母有一侍女名叫董双成,极善吹笙。后用为咏侍女或咏仙女之典。唐.宋若华

  • 股肱

    《书.说命下》:“股肱惟人,良臣惟圣。”孔传:“手足具乃成人,有良臣乃成圣。”又《书.益稷》:“臣作朕股肱耳目。”后因以“股肱”喻指辅佐重臣。《汉书.苏武传》:“上思股肱之美,乃图画其人于麒麟阁,法其

  • 暗箭伤人

    《左传.隐公十一年》:“夏,公会郑伯(郑庄公)于郲(地名,《春秋》隐十一年作时来,《公羊传》作祁黎,地在今河南郑州市西北),谋伐许(春秋时中原地区小国名,周时建国,姜姓,后被楚所灭)。郑伯将伐许,五月

  • 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参见:无根之木,无源之水见“无根之木,无源之水”。【词语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成语: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汉语大词典:无源之水,无本之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