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沧海桑田

沧海桑田

晋.葛洪《神仙传.麻姑》:“汉孝桓帝时,神仙王远字方平降于蔡京家。”(后王方平请麻姑至)“蔡京亦举家见之,是好女子,年可十八、九许,……麻姑自说云:‘接待以来,已见东海三为桑田,向到蓬莱(古代传说中海外神仙居住的地方),水又浅于往者,会时略半也,岂将复还为陵陆乎?’”(《神仙传.王远》所载事同)

这是一个神仙故事,说的是汉桓帝时,神女麻姑被王方平邀至蔡京家,言谈之间,麻姑说自接待以来,已经见东海三次变为桑田了。

后因常以“沧海桑田”或“沧桑”比喻世事巨变。

唐.储光羲《献八舅东归》诗:“独往不可群,沧海成桑田。”(《全唐诗》卷一三六)


主谓 大海变成农田,农田变成大海。比喻世界变化极大。桑田,农田。语本晋·葛洪《神仙传·麻姑》:“麻姑自说云,接待以来,已见东海三为桑田。”王火《山在虚无缥缈间》:“想到南京在日寇汉奸蹂躏下民不聊生的地狱情况,真是~,不胜兴废之感。”△用于描写社会的发展变化。→沧海扬尘 白云苍狗 日新月异 ↔一成不变 一潭死水。也作“沧桑之变”、“海水桑田”。


【典源】 晋·葛洪《神仙传》:“ (王远) 因遣人召麻姑,亦莫知麻姑是何人也。言曰:‘王方平敬报,久不到民间,今来在此,想姑能暂来语否?’须臾信还,不见其使,但闻信语曰:‘麻姑载拜,不相见忽已五百余年,尊卑有序,拜敬无阶。烦信承来在彼,食顷即到,先受命当按行蓬莱,今便暂往,如是当还,还便亲觐,愿未即去。’如此两时,闻麻姑来。……麻姑自说云:‘接待以来,已见东海三为桑田。向到蓬莱,又水浅于往日会时略半耳,岂将复为陵陆乎?’ (王) 远叹曰:‘圣人皆言海中行复扬尘也。’”

【今译】 神话传说神仙王远 (字方平),是汉时人,得道成仙。后曾降临于蔡经家,并派使者去请神仙麻姑,说:“王方平敬告,久不到民间来,今天来在此地,姑能否来谈谈?”一会儿使者回来,只听见声音说:“麻姑致意,不相见已经五百多年。既然您来邀请,我一会就到,不过要先去蓬莱,回来后马上来拜谒。”过了两个时辰,麻姑便也降临对王远说:“从上次与您见面以来,已经见到东海三次变为桑田。刚才去到蓬莱,又看见水只有往日的一半深了,难道又将变成陆地吗?”王远说:“圣人都说海中将要扬起尘土了。”

【释义】 后以此典形容世事翻覆迁改,人事变迁; 也用以形容年代久远。

【典形】 碧海成桑、沧海尘、沧海桑田、沧海扬尘、沧桑、尘飞沧海、尘扬海、东海桑田、东海扬尘、红尘碧海、海变桑田、海尘、海底飞尘、海浅蓬莱、海桑、海生桑、海田枯、话海麻姑、麻姑沧海、蓬海变、蓬莱清浅、桑海、桑田、桑田移碧海、水为尘、扬尘、海化田、桑栽海、碧海飞黄尘、溟海桑潜变,清水起黄尘、麻姑到沧海、弱水三浅清、桑林没东海、桑田几兴废、海底翻无水、海水扬胡尘、海水三清浅、海无三尺水、莱洲频度浅、何海不栽桑、扶桑乍几尘、东海生黄埃、鲲海扬尘、碧海红尘、碧海扬尘、蓬海飞尘、蓬岛尘狂、渤海桑田、清浅三变、麻姑书信、陵变耕海、桑栽东海、桑田清浅、桑田变易、桑田成海、海桑陵谷、海枯成田、海水桑田、海水栽桑、海水成尘、海水已干、变幻桑田、沧海成田、尘生碧海、尘生沧海、东海栽桑、世变桑田、飞尘赴海、千度桑田三度扬尘、三浅蓬莱、鲸波浅、碧海尘、蓬莱浅、桑海变、桑亩移、海涛浅、海扬尘、海生尘、海栽桑、海为田、畏水干、枯桑田,浅深愁、观海变、水清浅、巨海枯、飞黄埃。

【示例】

〔碧海成桑〕 唐·杨炯《大周明威将军梁公神道碑》:“恐玄穹倚杵,碧海成桑。”

〔沧海尘〕 元·耶律楚材《和李振之》之一:“十年沧海尘空起,百岁黄粱梦乍惊。”

〔沧海桑田〕 宋·汪元量 《夷山醉歌》之二:“世间兴废奔如电,沧海桑田几回变。”

〔沧海扬尘〕清·戴移孝《惜誓》:“行看沧海扬尘日,才见西山木石多。”

〔沧桑〕 清·李本仁《汪水云草虫画卷》:“归来身世感沧桑,络纬西风总断肠。”

〔尘飞沧海〕 金·吴激《春从天上来·感旧》:“舞彻中原,尘飞沧海,风雪万里龙庭。”

〔尘扬海〕 宋·陆游《新晴午枕初起信笔》:“浩浩尘扬海,茫茫杵倚天。”

〔东海桑田〕 宋·苏轼《和蔡景繁海州石室》:“愿君不用刻此诗,东海桑田真旦暮。”

〔东海扬尘〕 清·钱谦益《再次茂之》之二:“东海扬尘今几变,错将精卫笑填河。”

〔红尘碧海〕 清·洪升《长生殿》:“忉利天,看红尘碧海须臾变。”

〔海变桑田〕 宋·张元干《沁园春·绍兴丁已五月》:“蓬莱,直上瑶台。看海变桑田飞暮埃。”

〔海尘〕 清·王夫之 《小霁过枫木岭》:“海尘无定变,聊崇芳兰躯。”

〔海底飞尘〕 唐·白居易《浪淘沙词》之五:“海底飞尘终有日,山头化石岂无时?”

〔海浅蓬莱〕 北周·庾信《思旧铭》:“海浅蓬莱,鱼鳖与蛟龙共尽。”〔海桑〕 清·沈钦圻《闻钱蒙叟尚书辞世》:“真共麻姑阅海桑,俄看文曜掩寒芒。”

〔海田枯〕 明·高启 《赠步炼师祷雨》:“人间又见海田枯,十丈黄尘没城郭。”

〔话海麻姑〕 清·丘逢甲《青感次许蕴伯韵》之十:“奔于素女月华冷,话海麻姑霜鬓多。”

〔麻姑沧海〕 元·王恽《平湖乐·寿李夫人》:“一杯更买,麻姑沧海,安坐看扬尘。”

〔蓬海变〕 唐·李乂《奉和幸长安故城未央宫》:“已观蓬海变,谁厌拍梁灾。”

〔蓬莱清浅〕 明·郭翼 《城南草堂》:“城郭是非华表鹤,蓬莱清浅海中尘。”

〔桑海〕 唐·戎昱《秋望兴庆宫》:“万事如桑海,悲来欲恸神。”

〔桑田〕 北周·庾信《玉帐山铭》:“桑田屡变,海水频盈。长闻凤曲,永听箫声。”

〔桑田移碧海〕 唐·卢僎《十月梅花》:“红颜白发云泥改,何异桑田移碧海。”

〔水为尘〕 唐·顾况《古离别》:“西山为水水为尘,不是人间离别人。”

〔扬尘〕 清·丘逢甲《寄怀谢四颂丞台湾》之一:“相思隔沧海,极目叹扬尘。”


【词语沧海桑田】  成语:沧海桑田汉语词典:沧海桑田

猜你喜欢

  • 百感交集

    见“百端交集”条。见“百端交集”。张贤亮《小说中国》:“在纪念活动中群众~,此类议论形形色色。”→浮想联翩 ↔无动于衷【词语百感交集】  成语:百感交集汉语大词典:百感交集

  • 睚眦之怨必报

    汉.司马迁《史记.范睢蔡泽列传》:“一饭之德必偿,睚眦(怒目而视,借指极小的怨恨)之怨必报。”别人发怒时对自己瞪一下眼,这样一个极小的怨恨也一定要报复。后因以“睚眦‘之怨’必报”用为形容心胸狭小,报复

  • 金枣

    《抱朴子》:“吴景帝时,戍将广陵发一大冢,似公主之冢,棺中死人两耳及鼻孔中皆有黄金如枣许大。”“金枣”,即大小如枣之黄金也。北周.庾信《周冠军公夫人乌石兰氏墓志铭》:“金枣长含,银蚕永送。”【词语金枣

  • 官杨柳

    源见“武昌柳”。指杨柳树。宋贺铸《鹧鸪天》词:“伤心两岸官杨柳,已带斜阳又带蝉。”

  • 玉关投笔

    源见“投笔从戎”。谓弃文从武,远征边关。明汤显祖《紫箫记.留镇》:“玉关投笔事高奢,河源一缕通秦华。”

  • 驹光

    源见“白驹过隙”。指短暂的光阴。清李氏《示儿》诗:“勉矣趁朝暾,驹光不我与。”【词语驹光】   汉语大词典:驹光

  • 团扇草书

    《晋书.王羲之传》:王羲之曾任右军将军、会稽内史,“尝在蕺山见一老姥,持六角竹扇卖之。羲之书其扇,各为五字。姥初有愠色。因谓姥曰:‘但言是王右军书,以求百钱邪。’姥如其言,人竞买之。”又,《白氏六帖》

  • 问安视膳

    《礼记.文王世子》:“文王之为世子,朝于王季日三。鸡初鸣而衣服,至于寝门外,问内竖之御者曰:‘今日安否何如?’内竖曰:‘安。’文王乃喜。及日中又至,亦如之;及莫又至,亦如之。其有不安节,则内竖以告文王

  • 虚左位

    源见“信陵虚左”。空着左边的位子。古代以左为尊,虚左位表示对宾客的尊敬。唐刘商《哭韩淮端公兼上崔中丞》诗:“至今虚左位,言发沾衣裳。”

  • 姜肱被

    《后汉书.姜肱传》:“肱与二弟仲海、季江,俱以孝行著闻。其友爱天至,常共卧起。”李贤注引谢承书曰:“肱性笃孝,事继母恪勤。母既年少,又严厉。肱感《恺风》之孝,兄弟同被而寝,不入房室,以慰母心。”后因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