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河出伏流

河出伏流

淮南子.墬形训》“河出积石”汉高诱注:“河源出昆仑,伏流地中方三千里,导而通之,故出积石。”后以“河出伏流”谓潜在力量一旦爆发势不可挡。梁启超《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三章一节:“室之势既微,其所余虚文仪式之陈言,不足以范围一世之人心。遂有河出伏流、一泻千里之概。”


主谓 河,指黄河。比喻潜在的能量一旦爆发,势凶不可挡。语本《淮南子·墬形训》“河出积石”。高诱注:“河源出昆仑,伏流地中方三千里,禹导而通之,故出积石。”梁启超《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3章1节:“周室之势既微,其所馀虚文仪式之陈言,不足以范围一世之人也。遂有~,一泻千里之概。”△多用于形容能量、气势。


【词语河出伏流】  成语:河出伏流汉语词典:河出伏流

猜你喜欢

  • 盼倩

    《诗.卫风.硕人》:“巧笑倩兮,美目盼兮。”朱熹集传:“倩,口辅之美也;盼,黑白分明也。”后以“盼倩”形容女子顾盼时的美丽姿态。汉蔡邕《青衣赋》:“盼倩淑丽,皓齿蛾眉。”苏曼殊《焚剑记》:“一女子环步

  • 刺史天

    《后汉书.苏章传》:“顺帝时迁冀州刺史。故人为清河太守,章行部按其奸臧。乃请太守,为设酒肴,陈平生之好甚欢。太守喜曰:‘人皆有一天,我独有二天。’章曰:‘今夕苏孺文(苏章字孺文)与故人饮者,私恩也;明

  • 黄鸟哀歌

    同“黄鸟悲诗”。清查慎行《燕台杂咏》之四:“《黄鸟》哀歌经国恤,红巾新籍点朝班。”

  • 三鼓夺关

    《五朝名臣言行录》卷第八:“宋狄青宣抚广西时,智高守昆仑关。青至宾州,值上元节,令大张灯烛,首夜宴将佐,次夜宴从军官,三夜飨军校。首夜宴饮彻晓,次夜二鼓时,青忽疾,暂起如内。久之,使人谕孙元规,令暂主

  • 方明

    《庄子.徐无鬼》:“黄帝将见大隗乎具茨之山,方明为御。”后因以“方明”借指帝王侍从之臣。唐张说《扈从幸韦嗣立山庄应制》诗:“既得方明相,还寻大隗居。”【词语方明】   汉语大词典:方明

  • 祢衡一鹗

    同“祢鹗”。唐李瀚《蒙求》:“慈明八龙,祢衡一鹗。”

  • 黄金可成

    《汉书.郊祀志》:“康后闻文成死(康后,汉胶东王后;文成,方术之士),而欲自媚于上(汉武帝),乃遣栾大入(胶东王宫人,后为尚方。宫人、尚方皆官名。宫人,主管君主日常生活事;尚方,主管配制药品),因乐成

  • 娥轮

    同“娥月”。唐许敬宗《奉和七夕宴悬圃应制》之二:“婺闺期今夕,娥轮泛浅潢。”【词语娥轮】   汉语大词典:娥轮

  • 三足鼎分

    《史记.淮阴侯列传》:“蒯通曰:‘……诚能听臣之计,莫若两利而俱存之,三分天下,鼎足而居,其势莫敢先动。’”《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亮曰:‘……操军破,必北还,如此则荆、吴之势强,鼎足之形成矣。

  • 棘闱

    见“棘院”条。【词语棘闱】   汉语大词典:棘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