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海市蜃楼

海市蜃楼

光线经过不同密度的空气层,发生显著折射或全反射时,把远处景物显示在空中或地面而形成的各种奇异景象。常发生在海上或沙漠地区。古人误认为是蜃吐气而成,故称。《史记.天官书》:“海旁蜃气象楼台,广野气成宫阙然。”《白雪遗音.九座楼》:“姐儿房中绣枕头……绣的是海市蜃楼。”后多以比喻虚幻的事物。《骈字类编》卷四六引《隋唐遗事》:“张昌仪恃宠,请托如市。李湛曰:‘此海市蜃楼比耳,岂长久耶?’”


并列 由于光线的折射或全反射,远处景物被显示到空中或地面形成奇异幻景。常在海洋或沙漠出现。古人误以为由蜃吐气而成。常用来比喻虚幻不足信的事物。语本《史记·天官书》:“海旁蜃气象楼台,广野气成宫阙然。”高阳《粉墨春秋》:“那就是说,上海亦好比~,是靠不住的。”△贬义。多用于表示不可信之事。→空中楼阁 虚无缥缈 镜花水月 ↔的一确二。 也作“蜃楼海市”。


“海市蜃 ( shèn) 楼”是一种自然奇观,光线经不同密度的空气层,发生显著折射时,将远处景物显示在空中或地面,多发生在沙漠地区或夏天的海边。

宋·沈括 《梦溪笔谈》: “登州海中,时有云气,如宫室、台观、城堞 ( dié,女墙) 、人物、车马、冠盖,历历可见,谓之 ‘海市’。”

此 “海市”亦即 “海市蜃楼”之意。为什么叫 “蜃楼”呢?

“蜃”,大蛤 ( ɡé) ,即蛤蜊,海中动物。《周礼·天官·鳖人》:“春献鳖蜃。”蜃为春祭的一种祭品。但此 “蜃”为蛟属,传说能吐气,形成楼台、街市景象,因其在海里,故其景象谓之 “海市蜃楼”。这当然是古代的传说而已。但此种景象不会长久,故此语后世用以比喻虚幻而不久长的事物。


【词语海市蜃楼】  成语:海市蜃楼汉语词典:海市蜃楼

猜你喜欢

  • 循名督实

    犹循名责实。《北齐书.文宣帝纪》:“譬诸木犬,犹彼泥龙,循名督实,事归乌有。”见“循名责实”。《北齐书·文宣帝纪》:“譬诸木犬,犹彼泥龙,~,事归乌有。”【词语循名督实】  成语:循名督实汉语大词典:

  • 五朵

    同“五云字”。宋张炎《塞翁吟.友云》词:“休题五朵,莫梦阳台,不赠相思。”

  • 激水听锻

    源见“嵇康锻”。指三国 魏嵇康在其山阳住宅,激水圜柳,在树下锻铁。表现高士的孤傲奇特。明王思任《〈雪香庵诗集〉序》:“彭泽署衔,激水听锻,不足以肖其孤上。”

  • 会盟

    《左传.昭公三年》:“令诸侯三岁而聘,五岁而朝,有事而会,不协而盟。”后以“会盟”称诸侯结盟。汉贾谊《过秦论》:“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词语会盟】   汉语大词典:会盟

  • 驱石下海

    同“驱石驾沧津”。元张天英《画山水歌题米元晖卷》:“或言秦王昔时爱仙术,驱石下海如凫鷟。”

  • 尺二冤家

    五代时后周书画家杨凝式对书画的戏称。尺二:指一尺二寸宽的纸轴。宋代陶穀《清异录.文用》:“少师杨凝式,书画独步一时,求字者纸轴堆叠若墙壁。少师见,则浩叹曰:‘无夸许多债主,真尺二冤家也。’”偏正 尺二

  • 明眸皓齿

    明亮的眼珠,洁白的牙齿。眸( ㄇㄡˊ móu 谋):眼珠。三国魏曹植《洛阳赋》:“丹唇外朗,皓齿内鲜。明眸善睐,辅靥承权。”睐:顾盼。唐代杜甫《哀江头》诗:“明眸皓齿今何在?血污游魂归不得。”见“

  • 谤臣诬

    源见“箧中书”。谓遭诽谤者的诬陷攻讦。唐陈子昂《答韩使同在边》诗:“但蒙魏侯重,不受谤臣诬。”

  • 纶章

    同“纶书”。宋范仲淹《苏州谢就除礼部员外郎表》:“忽降纶章,荐加宠数。”【词语纶章】   汉语大词典:纶章

  • 垄断

    源见“龙断”。高地。引申指把持、独占。宋杨万里《送次公子之官安仁监税》诗:“关征岂得已,垄断欲何为?”清 青城子《志异续编.司城堵公》:“我之为此,所以杜垄断之商也。”“垄断”意为 “把持”、“独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