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渡淮橘成枳

渡淮橘成枳

同“橘化为枳”。清查慎行《秋感》诗:“渡淮橘成枳,一变性终失。”


【典源】《晏子春秋·内篇杂下》:“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说苑·奉使》、《韩诗外传》卷十亦载,文有不同。

【今译】春秋时,齐国相国晏子 (名婴) 出使楚国,楚王君臣设计羞辱晏子。在酒宴上,楚吏故意捆缚一人来见楚王,楚王也故意问:“捆的是什么人?”楚吏回答:“是个齐国人,因偷盗犯罪。”楚王问晏子:“齐国人本来就爱盗窃吗?”晏子离开席位答道:“我听说过,橘生淮南则是橘,生在淮北则成枳 (叶似橘而果小,味酸苦),原因何在? 在于水土不同。如今百姓生活在齐国不为盗,一到楚国便成贼,是不是楚国的水土使人善盗呀?”楚王听了只得苦笑,说自己是自讨没趣。

【释义】 后以此典指环境等外部条件可以改变人的情性。

【典形】 渡淮橘成枳、渡江之橘、化枳、徙橘、易变南地橘。

【示例】

〔渡淮橘成枳〕 清·查慎行《秋感》:“渡淮橘成枳,一变性终失。”

〔渡江之橘〕 唐·元稹《驯犀》:“渡江之橘逾汶貉,反时易性安能长?”

〔化枳〕 清·唐孙华《酪茗》:“久客惯北餐,如橘渐化枳。”

〔徙橘〕 唐·骆宾王《晚泊江镇》:“转蓬惊别绪,徙橘怆离忧。”


猜你喜欢

  • 傍观者清

    同“旁观者清”。《醒世恒言.陈多寿生死夫妻》:“说起来,下棋的最怕傍人观看。常言道:傍观者清,当局者迷。”【词语傍观者清】  成语:傍观者清汉语大词典:傍观者清

  • 甘冒虎口

    甘:心甘情愿。冒:冒险。虎口:比喻最危险的地方。甘心情愿冒最大的危险。比喻英勇无畏。公元200年,袁绍发兵南下攻曹,谋士田丰屡屡劝他以精锐骑兵骚扰曹操,使之疲弊,不要绝成败于一战。袁绍不但不听,却认为

  • 困盐车

    源见“骥伏盐车”。形容贤才受困,处境艰难。宋苏轼《次韵秦观见寄》:“垂耳困盐车,捐金空买骨。”

  • 寄颜无所

    无地自容的意思。《晋书.蔡谟传》:“谟迁侍中司徒,上疏让曰:‘……尸素累积,而光宠更崇;谤讟弥兴,而荣进复加。上亏圣朝栋隆之举,下增微臣覆餗之衅,惶惧战灼,寄颜无所。’”尸素:尸位素餐,居其位不干事而

  • 姓名金瓯重

    源见“名动金瓯”。指可任用的贤能之才。金元好问《内相杨文献公哀挽三章效白少傅体》诗:“姓名三字金瓯重,事业千年片简青。”

  • 射穿七札

    《左传.成公一六年》:“癸巳,潘尫之党,与养由基蹲甲而射之,彻七札焉,以示王,……”神箭手养由基一箭能射穿七层甲铠。后以“射穿七札之箭”比喻射手技艺高超之典。《太平广记》卷三〇九《蒋琛》:“湘江之孤魂

  • 在德不在险

    德:旧指仁政。险:指天险。 意谓国家的巩固在于推行仁政,而不在于凭恃天险。语出《史记.吴起列传》:“(魏)武侯浮西河而下,中流顾而谓吴起曰:‘美哉山河之固!此魏国之宝也。’起对曰:‘在德不在险’。”

  • 铁画银钩

    唐欧阳询《用笔论》:“徘徊俯仰,容与风流,刚则铁画,媚若银钩。”后用“铁画银钩”谓书法家运笔既刚劲又柔媚。元贡师泰《送国字张教授》诗:“六书垂世尽谐声,八体弥文贵句曲。黄钟大吕徒协和,铁画银钩谩摹录。

  • 金错刀

    《汉书.王莽传》载:王莽摄政时铸造钱币如刀形,以黄金错镂其文。后因以“金错刀”指钱财。汉张衡《四愁诗》:“美人赠我金错刀,何以报之英琼瑶。”【词语金错刀】   汉语大词典:金错刀

  • 纵死囚

    《资治通鉴》:卷一九三《唐纪》太宗贞观六年十二月:“辛未,帝亲录系囚,见应死者,闵之,纵使归家,期以来秋来就死。仍敕天下死囚皆纵遣,使至期来诣京师。”又贞观七年九月:“去岁所纵天下死囚凡三百九十人,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