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见“朱衣点头”。指定夺文章好坏的神灵。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一》:“余次日诣树,各答以揖。为镌一联于祠门曰:‘参天黛色常如此,点首朱衣或是君。’”
同“履霜坚冰”。《后汉书.周䊸传》:“夫涓流虽寡,浸成江河;爝火虽微,卒能燎原。履霜有渐,可不惩革?”【词语履霜】 汉语大词典:履霜
同“一目十行”。元方回《癸巳元日年六十七》诗:“百岁三分新过二,十行一目旧无双。”
源见“张融船”。指简陋的住屋。清宋琬《送胡湘孙归虞山》诗:“老矣尚怜舟作屋,归与何处醉为乡。”
同“湘山祠”。明高启《梅雨》诗:“洒竹暗连湘女庙,随云远渡楚王宫。”【词语湘女庙】 汉语大词典:湘女庙
唐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原谓正色,态度严正,后亦以“抗颜”指为人之师。清黄景仁《赠程生入中》诗:“抗颜已弥载
同“朱衣人”。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五》:“赫赫科条,袖里常存惟白简;明明案牍,帘前何处有朱衣?”【词语朱衣】 汉语大词典:朱衣
《庄子.达生》:“仲尼适楚,出于林中,见佝偻者承蜩(tiáo蝉),犹掇(duō拾取)之也。仲尼曰:‘子巧乎?有道邪?’曰:‘我有道也。五、六月累丸二而不坠,则失者锱铢(zīzhū古代重量单位,形容少)
同“庾郎鲑菜”。宋苏轼《后杞菊赋》:“何侯方丈,庾郎三九。”宋黄庭坚《木兰花令.庾元镇四十兄》:“庾郎三九常安乐,使有万钱无处著。”
同“七札俱穿”。元袁桷《秋围》诗:“七札巧穿谁矢直,六鳌连举我竿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