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历史百科>历史典故>牛山下涕

牛山下涕

晏子春秋.谏上十七》:“景公游于牛山,北临其国城而流涕曰:‘若何滂滂去此而死乎!’艾孔、梁丘据皆从而泣,晏子独笑于旁。公刷涕而顾晏子,曰:‘寡人今日之游悲,孔与据皆从寡人而涕泣,子之独笑何也?’晏子对曰:‘使贤者常守之,则太公、桓公将常守之矣;使勇者常守之,则灵公、庄公将常守之矣。数君者将守之,则吾君安得此位而立焉!以其迭处之,迭去之,至于君也,而独为之流涕,是不仁也。不仁之君见一,谄谀之臣见二,此臣之所以独窃笑也。’”《列子.力命》、《韩诗外传》十卷十一章亦载此事。后以“牛山下涕”谓不知厌足,为人生短暂而悲叹。清顾炎武《齐祭器行》:“牛山下涕何悲苦,岁久光华方出土。”


【典源】《晏子春秋·内篇谏上》:“景公游于牛山,北临其国城而流涕曰:‘若何滂滂去此而死乎?’艾孔、梁丘据皆从而泣,晏子独笑于旁。公刷涕而顾晏子曰:‘寡人今日游悲,孔与据皆从寡人而涕泣,子这独笑,何也?’晏子对曰:‘使贤者常守之,则太公、桓公将常守之矣; 使勇者常守之,则庄公、灵公将常守之矣。数君者常守之,则吾君安得此位而立焉? 以其迭处之,迭去之,至于君也,而独为之流涕,是不仁也。不仁之君见一,谄谀之臣见二,此臣之所以独窃笑也。’”《列子·力命》等亦载。

【今译】 春秋时齐景公与群臣登牛山游赏,景公北望其国城不禁流泪道:“怎么能丢下这壮美的江山去死呢?”随从之臣也跟着哭泣。只有晏子在一边窃笑。景公不禁对晏子发怒道:“我今天因游赏而生悲感,别人也哭泣,你为什么独自发笑?”晏子道:“如果让贤明的君王长生,则太公、桓公将长据君位,如果让勇武的君王长生,则庄公、灵公将长守君位。这几位君王长生,您怎么还能做君王呢? 正因为这样一代代继承下来,才传到您这里,而您偏偏要为不得长保君位而悲伤,这是不仁啊。我所以才窃笑。”

【释义】 后以此典形容人感伤世代更迭,人世沧桑。

【典形】 景公齐山、牛山哀泣、牛山悲、牛山泪、牛山叹、牛山下涕、齐景升丘山、更上牛山、牛山万古哀、牛山挥涕、牛山滴、牛山客、牛山沾衣。

【示例】

〔景公齐山〕 南朝梁 · 江淹 《泣赋》:“若夫景公齐山、荆卿燕市、孟尝闻琴、马迁废史。”

〔牛山哀泣〕 三国·曹植《感节赋》:“慕牛山之哀泣,惧平仲之我笑。”

〔牛山悲〕 唐·李白 《君子有所思行》:“无作牛山悲,恻怆泪沾臆。”

〔牛山叹〕 晋·陆机 《齐讴行》:“鄙哉牛山叹,未及至人情。”

〔牛山下涕〕 清·顾炎武《齐祭器行》:“牛山下涕何悲苦,岁久光华方出土。”

〔齐景升丘山〕 魏·阮籍《咏怀》之三十二:“齐景升丘山,涕泗纷交流。”


【词语牛山下涕】  成语:牛山下涕汉语词典:牛山下涕

猜你喜欢

  • 目不识字

    见“目不识丁”。清·顾炎武《与友人论门人书》:“矧纳赀之例行,而~者可为郡邑博士。”【词语目不识字】  成语:目不识字汉语大词典:目不识字

  • 风雨如晦

    《诗经.郑风.风雨》:“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既见君子,云胡不喜。”此是《风雨》诗末章,意思是:风雨到来天地昏,雄鸡依然唱不已。既然见到君子人,怎能心中不欢喜!旧以“风雨如晦”象征乱世黑暗。后因用为咏乱

  • 寿比南山

    《诗.小雅.天保》:“如月之恒,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寿,不骞不崩。”孔颖达疏:“天定其基业长久,且又坚固,如南山之寿。”后遂以“寿比南山”为祝寿时的祝颂语。《南史.齐豫章文献王嶷传》:“嶷谓上曰:‘古来

  • 昌歜

    同“菖歜”。昌,通“菖”。唐韩愈《送无本师归范阳》诗:“来寻吾何能?无殊食昌歜。”【词语昌歜】   汉语大词典:昌歜

  • 纺砖

    源见“弄璋弄瓦”。旧时为女孩的代称。明汤显祖《牡丹亭.训女》:“不枉了银娘玉姐,只做个纺砖儿,谢女班姬女校书。”一说,实指镇纺车之砖,见清王应奎《柳南随笔》二。【词语纺砖】   汉语大词典:纺砖

  • 潜鳞

    同“潜龙”。汉王粲《赠蔡子笃》诗:“潜鳞在渊,归雁载轩。”明李东阳《与顾天锡夜话》诗:“潜鳞自足波涛地,别马长怀秣饲心。”【词语潜鳞】   汉语大词典:潜鳞

  • 乙览

    唐.苏鹗《杜阳杂编》卷中:唐文宗曾对左右说:“若不甲夜视事,乙夜观书,何以为人君耶?”甲夜、乙夜,指初更、二更时分。视事,处理政务。后遂称皇帝亲阅为“乙览”。宋.刘克庄《书事》诗:“学徒谁是单传者,史

  • 龙骧诏

    源见“龙骧茔”。指帝赐哀荣。唐杜甫《送卢十四弟侍御护韦尚书灵榇归上都》诗:“墓待龙骧诏,台迎獬豸戚。”

  • 山涛鉴

    同“山公藻鉴”。唐杜甫《送魏二十四司直充岭南掌选崔郎中判官兼寄韶州》诗:“明白山涛鉴,嫌疑陆贾装。”

  • 绿駬

    《淮南子.主术训》:“夫华骝绿耳,一日而至千里,然其使之搏兔,不如豺狼,使能殊也。”《史记》卷二十四《乐书》:“何必华山之绿耳而后行远乎?”传说周穆王有八匹良马,号“八骏”,其中之一名绿耳(同駬)。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