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历史百科>历史典故>犯而不校

犯而不校

论语.泰伯》:“曾子曰:‘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昔者吾友尝从事于斯矣。’”

犯,冒犯。校,计较。这段话的意思是:曾子说:“自己有能也可以求教于不能的人;自己多知还要请教少知的人;自己实有所得,也看作虚无没有得到什么;别人冒犯,也不计较:以前我的一个朋友,曾在这些方面努力修养自己。”只有虚怀若谷具有很高修养而专心追求义理的人,才能做到这样。

晋书.潘尼传》:“知争竞之遘灾也,故犯而不校。”


联合 被人触犯却不加计较。语出《论语·泰伯》:“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歧路灯》:“惠养民道:‘~,何以罚为?’大家微笑,各自散归。”※校,不读作xiào。△描写人心胸开阔,不与人计较。→逆来顺受 唾面自干 ↔以眼还眼 以牙还牙 不平则鸣针锋相对。也作“犯而勿校”、“犯之不校”。


【词语犯而不校】  成语:犯而不校汉语词典:犯而不校

猜你喜欢

  • 东窗事发

    元.张昱《张光弼诗集》卷三《咏何立事序》注:“宋押衙官何立,秦太师差往东南第一峰,恍惚间引至阴司,见太师对岳飞事,令归告夫人:‘东窗事犯矣。’复命:‘后即弃官,学道蜕骨。’今在苏州玄妙观为蓑衣仙。”此

  • 絮酒

    同“絮酒炙鸡”。清赵翼《梦亡内作》诗:“纸钱岂解营环珮,絮酒难偿啖粥糜。”柳亚子《重题秣陵悲秋图》诗:“后死终怜悔已迟,敢持絮酒与君期。”【词语絮酒】   汉语大词典:絮酒

  • 惭邓禹

    同“邓禹笑人”。宋陆游《病后衰甚非篮舆不能出门感叹有赋》诗:“寂寂岂惟惭邓禹,厌厌更觉类曹蜍。”【词语惭邓禹】   汉语大词典:惭邓禹

  • 餐霞客

    源见“餐霞漱瀣”。指修仙学道的人。唐 卢拱《中元日观法事》诗:“久慕餐霞客,常悲习蓼虫。”唐施肩吾《秋夜山居》诗之一:“幽居正想餐霞客,夜久月寒珠露滴。”【词语餐霞客】   汉语大词典:餐霞客

  • 鹃魂

    源见“望帝啼鹃”。指冤魂。清周亮工《哭陈开仲》诗:“鹤骨难支萧寺雨,鹃魂彳亍故园心。”【词语鹃魂】   汉语大词典:鹃魂

  • 贵识王祥

    源见“吕虔刀”。比喻能知贵显,慧眼识人。明李东阳《送开州陈同知》诗:“贫怜范叔惟尘甑,贵识王祥有佩刀。”

  • 曲突徙薪无恩泽,焦头烂额为上客

    曲:使弯曲。突:烟囱。徙:搬走,移开。薪:柴火。曲突徙薪:把烟囱改建成弯曲的,把灶旁的柴火移开。指提出预防火患的人。焦头烂额:形容头部被火烧伤得很严重。指救火被烧伤的人。 对提出防火建议的人没有感谢

  • 劫石成灰

    同“昆明灰”。唐李白《陪族叔当涂宰游化城寺升公清风亭》诗:“留欢若可尽,劫石乃成灰。”

  • 三星曙

    《诗经.唐风.绸缪》:“绸缪束薪,三星在天。今夕何夕,见此良人。”“绸缪束楚,三星在户。今夕何夕,见此粲者。”《绸缪》“束薪”和“束楚”是本诗第一章和第三章的一部分。绸缪,捆扎。薪和楚,是柴和荆。古代

  • 指腹成亲

    参见:指腹为亲见“指腹为亲”。【词语指腹成亲】  成语:指腹成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