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历史百科>历史典故>献可替否

献可替否

指臣下对国君劝善规过或议兴议革。公元前522年,齐景公有一次外出打猎归来。晏子在遄(chuán)台随侍,齐大夫梁丘据驱车赶到。齐侯说,只有梁丘据与我和协。晏子答道,据和您不过相同而已,谈不上和协。齐景公问,和协和相同还有所不同吗?晏子道,不同。和协好象做羹汤,用水、火、醋、酱、盐、梅来烹调鱼和肉,用柴禾烧煮,厨工加以调和,使口味适合。味道太淡就增加调料,太浓就加水冲淡。君臣之间也是如此。国君认为可以而其中有不合理的,臣下指出来而使其更加合理;国君认为不合理而其中有合理的部分,臣下指出来而保留其中合理成分。因此政事平和而不违背礼仪!百姓没有争夺之心。现在梁丘据不是如此,您认为合理,他就说合理;您认为不合理,他也认为不合理。如同用清水去调剂清水,谁还吃它呢?好象琴瑟总弹一个调门,谁还听它呢?

【出典】:

左传·昭公二十年》:“齐侯至自田,晏子侍于遄台,子犹驰而造焉。公曰:‘唯据与我和夫?’晏子对曰:‘据亦同也,焉得为和?’公曰:‘和与同异乎?’对曰:‘异。和如羹焉,水火醯醢梅以烹鱼肉,之以薪。齐之以味,济其不及,以泄其过。君子食之,以平其心。君臣亦然。君所谓可而有否焉,臣献其否以成其可;君所谓否而有可焉,臣献其可以去其否,是以政平而不干,民无争心。……今据不然。君所谓可,据亦曰可。君所谓否,据亦曰否。若以水济水,谁能食之?若琴瑟之专壹,谁能听之?同之不可也如是。’”

【例句】: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胡广传》“君以兼览博照为德,臣以献可替否为忠。”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卷193:“献可替否,拾遗补阙,为近侍之最。”


并列 献,进献;替,废。进献可行的意见,废弃不可行意见。旧指臣子辅佐君主劝善规过,陈述兴革。语本《左传·昭公二十年》:“君所谓可,而有否焉,臣献其否,以成其可;君所谓否,而有可焉,臣献其可,以去其否。是以政平而不干,民无争心。”《后汉书·胡广传》:“以兼览博照为德,臣以~为忠。”△常用于劝谏、咨询。→荐可替否 进可替否 替否献可。也作“献可替不”、“献替可否”。


【词语献可替否】  成语:献可替否汉语词典:献可替否

猜你喜欢

  • 麟绝仲尼笔

    源见“绝麟”。用以哀悼皇帝之死。宋范成大《别拟太上皇帝挽歌词》之五:“麟绝仲尼笔,猿啼神禹碑。”

  • 不学礼,无以立

    礼:周礼。古代儒家认为周礼是人们立身行事的准则。 不学礼,就不能立足于社会。语出《论语.季氏》:“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清.顾炎

  • 却扫

    同“闭门却扫”。清钱谦益《移居》诗之八:“却扫何须愁剥啄,萧闲并可谢樵渔。”【词语却扫】   汉语大词典:却扫

  • 池上学

    同“临池学书”。唐鲍溶《寄王璠侍御求蜀笺》诗:“野客思将池上学,石楠红叶不堪书。”

  • 负乘致寇

    《易.解》:“六三,负且乘,致寇至,贞吝。《象》曰:‘负且乘,亦可丑也,自我致戎,又谁咎也?’”孔颖达疏:“乘者,君子之器也。负者,小人之事也。施之于人,即在车骑之上而负于物也,故寇盗知其非己所有,于

  • 殊方同致

    比喻用不同的方法达到同一目的。《隋书·儒林传序》: “北学深芜,穷其枝叶,考其终始,要其会归,其立身成名,殊方同致矣。” 参见:○同归殊途见“殊途同归”。《隋书·儒林传序》:“大抵南人约简,得其英华;

  • 图画凌烟

    同“图绘凌烟”。宋 李洤《满庭芳.送张守汉卿赴召》词:“光华家世事,门中列戟,圯上遗编。况建炎勋业,图画凌烟。”【典源】 北周·庾信《周柱国大将军纥干弘神道碑》:“天子画凌烟之阁,言念旧臣; 出平乐之

  • 十裂

    《晋书.何曾传》:“然性豪奢,务在华侈。帷怅车服,穷极绮丽,厨膳滋味,过于王者。每燕见,不食太官所设,帝辄命取其食。蒸饼上不坼作十字不食。”何曾食蒸饼须坼裂成十字纹方吃。后称炊饼熟透出现十字纹为“十裂

  • 砌末

    戏剧术语。演戏时戏中所需的道具。俗称“切末”或“切马子”。清代翟灏《通俗编.俳优》:“元杂剧中,凡出场所应有特设零杂,统称砌末。如《东堂老桃花女》以银子为砌末,《两世姻缘》以镜画为砌末。”【词语砌末】

  • 樗丑

    同“樗朽”。清龚自珍《己亥杂诗》之五三:“半生中外小回翔,樗丑翻成恋太阳。挥手唐朝八司马,头衔老署退锋郎。”【词语樗丑】   汉语大词典:樗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