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士、农、工、商《穀梁传.成公元年》:“古者有四民:有士民、有商民、有农民、有工民。”【词语四民】 汉语大词典:四民
同“东西南北人”。宋陈与义《欲离均阳而雨不止书八句寄何子应》诗:“纶巾老子无遗策,长作东西南北客。”见“东西南北人”。【词语东西南北客】 成语:东西南北客汉语大词典:东西南北客
《战国策.齐策四》:“(冯谖)曰:‘今君有区区之薛,不抚爱子其民,因而贾利之,臣窃矫君命,以责赐诸民,因烧其券,民称万岁,乃臣所以为君市义也。’”战国时,孟尝君请门客冯谖到薛城去收债。冯问孟尝君,债收
唐.孟郊《寒地百姓吟》:“无火炙地眠,半夜皆号泣。”炙地眠,将地面烧热,贴地而睡。后因以形容极端贫困。亦作“炙地卧”。元.李简夫《东堂老》第三折:“每日家烧地眠(把地用火烧热,然后睡卧),炙地卧,怎么
同“甘雨随车”。唐罗隐《送郑州严员外》诗:“满扇好风摇郑圃,一车甘雨别皇州。”
高耸的帽子和宽阔的衣带,是古代士大夫的装束。元代关汉卿《谢天香》剧第一折:“必定坐峨冠博带一个名士大夫。”见“高冠博带”。《三国演义》37回:“忽人报:‘门外有一先生,~,道貌非常,特来相探。’”【词
同“掌中人”。清钱谦益《为陈伯玑题浣花君》诗之三:“生来形影镇相亲,画里春风掌上人。”
同“元龙豪气”。清王士禛《述旧赠刘公勇吏部》诗:“仆忝庞公交,时登元龙床。”
同“谕蜀文”。明 张舍《己亥秋月寄杨升庵》诗:“登楼莫作依刘赋,奉使曾传谕蜀书。”【词语谕蜀书】 汉语大词典:谕蜀书
原意是指事物的名称是依据人们的共同意向而制定,因而为人们承认和遵守。后则泛指人们经过长期实践而确定或形成的某种事物的名称、形式或某种社会习俗。荀卿认为,事物的名称并不是本来就合宜的,而是由人们互相约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