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历史百科>历史典故>筑中置铅

筑中置铅

筑(zhú竹):古击弦乐器。此典指高渐离把铅块暗藏在筑弦乐器中,利用进见时机,击打秦始皇。比喻抗击强暴的壮烈行为。高渐离,战国末年燕国(都蓟,今北京城西南)人。擅长敲击筑弦乐器。燕太子丹派荆轲谋刺秦王政(即秦始皇),高渐离到易水(今河北省西部)送行,他敲击筑弦乐器,荆轲和歌。秦朝建立后,高渐离改变姓名给人家当酒保佣工,隐藏在宋子(今河北赵县北)工作。高渐离心想长此下去,这样畏首畏尾隐居在贫贱环境中,没有个到头的时候,便退下来,拿出他行李箱子里的筑弦乐器和好衣服,改装整容去到堂上。满座的宾客都吃惊地看着他,走下座位来跟他平等行礼,尊为上宾,让他敲击筑弦乐器唱歌,客人们听了,没有一个不感动得流泪而去的。宋子城里的人轮流款待他,给秦始皇知道了。秦始皇召令他进见,有人认识他,便说:“这是高渐离。”秦始皇珍惜他会敲击筑弦乐器,赦免他死罪,便把他眼睛弄瞎,让他敲击筑弦乐器,没有一次不称赞的。秦始皇逐渐接近他,高渐离便将铅块塞进筑弦乐器中,等到再有机会进见并靠近的时候,便举起筑弦乐器扑去击打秦始皇,没有打中。秦始皇终于杀死高渐离,一辈子再也不接近以前六国的人了。此典又作“高奋”、“秦廷筑”、“铅筑”。

【出典】:

史记》卷86《刺客列传·高渐离》2536、2537页:“高渐离变名姓为人庸(通“佣”)保(佣人),匿(nì泥,隐藏)作于宋子。”“而高渐离念久隐畏约无穷时,乃退,出其装匣(行李箱笼)中筑与其善衣,更容貌而前。举坐客皆惊,下与抗礼(平等礼节),以为上客。使击筑而歌,客无不流涕而去者。宋子传客(款待)之,闻于秦始皇。秦始皇召见,人有识者,乃曰:‘高渐离也。’秦皇帝惜其善击筑,重赦之,乃矐(huò和,瞎)其目,使击筑,未尝不称善。稍益(逐渐)近之,高渐离乃以铅置筑中,复进得近,举筑朴(pū仆,撞打)秦皇帝,不中。于是遂诛高渐离,终身不复近诸侯之人。”

【例句】:

晋·潘岳《西征赋》:“筑声厉而高奋,狙潜铅以脱膑。” 唐·李白《结袜子》:“燕南壮士吴门豪,筑中置铅鱼隐刀。” 清·王夫之《广遣兴》:“井底史留坑外字,秦廷筑和雍门琴。” 清·程先贞《有感呈卢南村先生》:“一朝双目矐,铅筑谢既朽。”


【典源】《史记·刺客列传》:“秦并天下,立号为皇帝。于是秦逐太子丹、荆轲之客,皆亡。高渐离变名姓为人庸保,匿作于宋子。……而高渐离念久隐畏约无穷时,乃退,出其装匣中筑与其善衣,更容貌而前。举座客皆惊,下与抗礼,以为上客。使击筑而歌,客无不流涕而去者。宋子传客之,闻于秦始皇。秦始皇召见,人有识者,乃曰:‘高渐离也。’秦皇帝惜其善击筑,重赦之,乃矐(huo) 其目。使击筑,未尝不称善。稍益近之,高渐离乃以铅置筑中,复进得近,举筑朴秦皇帝,不中。于是遂诛高渐离,终身不复近诸侯之人。”

【今译】 秦始皇吞并六国,统一天下,称号为皇帝,驱逐太子丹、荆轲的客人,他们全都逃亡。高渐离改换姓名逃奔到宋子,为人作洒傭。后来主人家饮宴击筑,高渐离听后指出其好与不好之处,主人见他知音,召他击筑,高渐离考虑长久隐匿不是办法,于是取筑更衣,恢复了旧日的面目。客人们与他平等行礼,待为上客,他击筑而歌,客人们皆感动流泪。宋子地方官待为宾客,并报告秦始皇。秦始皇召见他,有认识他的人,说:“这是高渐离。”始皇爱惜他善于击筑,赦免了他,只弄瞎了他的眼,让他击筑,对他十分欣赏,渐渐得到始皇的亲信。高渐离暗中将铅条放在筑里,用筑掷打秦始皇,没有击中。始皇将高渐离处死,终身不敢再接近六国诸侯的旧人。参见〖击筑悲歌〗。

【释义】 后以此典指抗击强暴的义烈行为。

【典形】 高奋、铅筑、秦廷筑、筑中置铅、筑再举。

【示例】

〔高奋〕 晋·潘岳《西征赋》:“筑声厉而高奋,狙潜铅以脱膑。”

〔铅筑〕 清·程先贞《有感呈卢南村先生》:“一朝双目矐,铅筑谢既朽。”

〔秦廷筑〕 清·王夫之《广遣兴》“井底史留坑外字,秦廷筑和雍门琴。”

〔筑中置铅〕 唐·李白 《结袜子》:“燕南壮士吴门豪,筑中置铅鱼隐刀。”


猜你喜欢

  • 修文偃武

    谓修明文教,停止战备。《隋书·杨素传》: “我有隋之御天下也,于今二十有四年,虽复外夷侵叛,而内难不作,修文偃武,四海晏然。” 参见:○归马放牛见“偃武修文”。偃,放下、停止。《警世通言》卷21:“隐

  • 扫门

    《史记.齐悼惠王世家》:“魏勃父以善鼓琴见秦皇帝。及魏勃少时,欲求见齐相曹参,家贫无以自通,乃常早夜埽(通扫)齐相舍人(舍人,古代官名,战国及汉朝初年王公贵官都有舍人。据颜师古注《汉书》说,舍人是亲近

  • 世上万般哀苦事,无非死别与生离

    表示死别生离是人世间最为悲哀的事情。语出明.冯梦龙《精忠旗.忠臣被逮》:“忠臣被谤信招疑,地暗天昏共惨凄。世上万般哀苦事,无非死别与生离。”《醒世恒言.白玉娘忍苦成夫》:“程万里腹中如割,无可奈何,送

  • 先忧

    同“先忧后乐㈡”。清 丘逢甲《春感次许蕴伯大令韵》:“动地春江走怒流,秀才心事惯先忧。”

  • 饭王孙

    同“饭韩信”。清李渔《蜃中楼.耳卜》:“四海无家不说贫,饥来谁敢饭王孙?”

  • 延陵剑

    源见“季札挂剑”。谓季札挂剑,不忘故旧。唐李白《送鞠十少府》诗:“我有延陵剑,君无陆贾金。”【词语延陵剑】   汉语大词典:延陵剑

  • 知命

    《论语.为政》:“五十而知天命。”后因以“知命”代称五十岁。晋潘岳《夏侯常侍诔》:“如何斯人,而有斯疾,曾未知命,中年陨卒。”唐张说《豫州刺史魏君碑》:“年近知命,位止方州。”郭沫若《沸羹集.无题》:

  • 梅花面

    同“梅花妆”。宋向子諲《点绛唇》词:“冰雪肌肤,靓妆喜作梅花面。”

  • 三谒茅庐

    同“三顾茅庐”。元 张国宾《薛仁贵》一折:“命通也,逢着帝王,一年间三谒茅庐。”

  • 瓦不如璋

    源见“弄璋弄瓦”。谓生女不如生男。宋刘克庄《沁园春.十和林卿得女》词:“莫信人言,虺不如熊,瓦不如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