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见“东山再起”。谓安然隐居。清 丘逢甲《寄怀维卿师桂林》诗之四:“谢公高卧应难稳,丝竹中年带泪听。”
王康琚《反招隐》诗:“大隐隐朝市,小隐隐薮泽。”白居易《中隐》诗:“大隐住朝市,小隐入丘樊。樊丘太冷落,朝市太嚣喧,不如作中隐,隐在留司官。似出复似处,非忙亦非闲。唯此中隐士,致身吉且安。”古代文人将
受惊而飞起的鸿雁。三国魏曹植《洛神贼》:“其(指洛神)形也,翩若惊鸿,婉若游龙。”后因以比喻美人的体态轻盈,或代称美人。宋代陆游《沈园》诗:“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无复旧池台。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
宋.陈次升《谠论集》三《弹蔡京第三状》:“洗垢索瑕,中伤士类,……毒流天下,实不忍闻,主行虽在章惇,(蔡)卞实启之,时人目之为笑面夜叉,天下之所共知也。”夜叉是恶鬼,面目狰狞。夜叉虽面带笑容,但笑总归
源见“名落孙山”。谓考试录取,榜上有名。明阮大铖《燕子笺.驼泄》:“定是朱衣不弃,孙山前置。”
同“漉巾陶令”。清曹溶《祝英台近.同杨香山次辛稼轩韵》词:“羡他漉酒先生,萧萧三径,把江左黄花留住。”
源见“黑头公”。比喻年轻而有高才,少年得志。清吴伟业《寿总宪龚公芝麓》诗:“谈笑阮生青眼客,文章王掾黑头公。”
源见“镜鸾”。喻失偶者对命运的伤悼。元 吾丘衍《洛阳晓》诗:“鸾悲镜舞秋茫茫,帘移日光春昼长。”
源见“田父之获”。喻指争强斗狠较量的双方。宋李曾伯《水调歌头.和吴鹤林舍人送杨帅韵》词:“京 索 成皋此际,东郭韩卢俱困,故老正争看。”
源见“咏絮”。喻雪。吕志伊《嘉兴阻雪》诗:“谢庭柳絮娇无力,王店梅花冷愈香。”